黑龙江省大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1-30每题1分,31-35每题2分,共40分)
1.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行动迟缓的特点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 ,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V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分泌的汗液增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B.Ⅳ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
C.Ⅲ是呼吸系统,O2需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浆
D.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被水解成小分子后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3.外部环境经常变化,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虽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外界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pH的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4.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相对含量) Na+ K+ Cl- 蛋白质
① 142 5 103 16
② 147 4 114 1
③ 10 143 25 47
A.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③的蛋白质高于②使得③的渗透压也高于②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D.②与③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三种神经元构成
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的过程
C.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
D.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的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8.下列关于Na+、K+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叙述错误 的是( )
A.主动运输可维持神经细胞内外Na+、K+的不均等分布
B.Na+内流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静息时,K+外流导致神经元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D.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局部电流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种群的变化趋势
B.种群的出生率是第一年新产生的个体数与第二年个体总数的比
C.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D.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10.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渗透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11.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B.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12.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13.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调查土壤中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黑光灯诱捕法
C.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数量,可通过收集大量粪便获得信息
D.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14.图为调节鱼类性激素分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注射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到同种成熟鱼体内配子成熟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D.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15.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C.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16. 下列对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不能产生抗HIV的抗体
B.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免疫系统的组成
C.细胞因子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细胞产生
17.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过敏是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性荨麻疹症状
B.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的人患荨麻疹的概率较大
C.过敏反应通常是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引起的
D.引起过敏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活动的加强
18.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B.注射了某种流感疫苗后可产生针对各种流感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19.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④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20.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然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关于种群制约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容易在密度大的种群中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后盲蝽全部死亡,寒流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
D.制约因素可通过改变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21.1926年,温特将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的一侧,避光条件下测量胚芽鞘的弯曲角度见图1;有人 进一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重复上述实验,结果见图2。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避光条件下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胚芽鞘内源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琼脂块内生长素浓度超过0.25mg/L时,生长素抑制了去顶胚芽鞘的生长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琼脂块上放置的胚芽鞘尖端数增加,促进生长越明显
D.温特的实验不需要空白对照即可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
22.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其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虽然也有单侧光照,但③、④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
B.由于有单侧光照,所以①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②
C.乙和丙对照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D.如果①和②中能检测到生长素,则说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
B.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植物激素是一种能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D.植物体内没有和动物一样的专门的腺体分泌激素
24.数学模型常常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构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可解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C. 根据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可解释增长速率越来越小的原因
D.构建种群增长模型:Nt=N0λt,描述了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
25.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B.果实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加快叶片黄化的速度
C.生长期施放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给未授粉的雌花喷洒适宜浓度的NAA溶液可诱导无籽果实的形成
2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B.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
C.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27.某研究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是该小组所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某同学将培养到第5天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统计五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值为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到第5天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25N×105个/mL
B.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对五个中方格中酵母菌计数时应将压在中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都算在内
D.每天相同时间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液进行酵母菌计数
28.电表I、II的两极分别位于神经纤维膜内、 外两侧(如图所示),P、Q、R为三个刺激点。结合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刺激Q点,电表I偏转1次,电表II偏转1次
B.未接受刺激时,电表I的偏转可表示静息电位
C.分别刺激P、Q点,电表I的偏转方向相同
D.刺激R点仅电表II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9.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可能会不断增多,也可能会不断减少
C.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是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与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无关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30.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开花需经一定光照时长的诱导
温带地区树木中的年轮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
光敏色素是唯一一种能接受光信号的色素分子
D.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能感受各种环境信号
31.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2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190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32.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是原始合作,二者分开以后各自还能独立生活
②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它们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③两个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使两种群数量发生周期性变化
④在多种种间关系中,只有捕食关系和寄生关系可用于控制有害生物数量
⑤如果草原上食草动物大量减少,则草原上的草本植物和食肉动物数量均减少
⑥一定地域内,如果一种动物的天敌被大量捕杀,则该动物的数量就会持续大量增加
⑦两种生物所需的资源和占有的空间越相似,往往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⑧ “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是捕食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3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药物T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有退热效果。某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药物S,其结构类似于药物T,为探究新药物S是否具有与药物T相同的效应,科研人员将药物T和药物S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模型兔+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模型兔+T溶液 退热
丙 发热模型兔+S溶液 退热
丁 ? 发热
戊 损毁下丘脑的发热模型兔+T溶液 发热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丁组的处理方式为损毁下丘脑的发热模型兔+S溶液
B.发热模型兔的体温维持在41℃时,其产热量>散热量
C.根据甲、乙、丙组结果推测,新药物S与药物T作用相同有退热效果
D.新药物S与药物T都通过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影响体温的调控
34.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某种珍贵稀有药材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双子叶植物难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避热的习性
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实验中,先往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35.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字母A~Ⅰ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I+H
B.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100%
C.B+C+D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D+E)×100%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选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共15分)
36.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某森林群落进行深入调查,统计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某种群密度及其出生率、死亡率等,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如图1所示样方面积最好是S1m2
B.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种群真实数量比估算值偏低
C.要获得最大持续捕获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B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在15-20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37.白鹤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白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白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越冬,在西伯利亚繁殖。右图为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近30年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鄱阳湖区域的所有生物即可以表示鄱阳湖区域的生物群落
B.由图中数据可知,越冬白鹤的种群数量的K值多年维持在3000只左右
C.鄱阳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D.只有研究白鹤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才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3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B.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C.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试管
D.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形增长试管
39.在德克萨斯州的大本德国家公园,刺蜥和树蜥有共享的食物资源。1974—1977年分别从实验区移走刺蜥后,检测树蜥种群数量变化;移走树蜥后,检测刺蜥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其中,1975年和1977年是干旱年,降雨量较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移走刺蜥后树蜥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空间等数量增长
B.干旱少雨对树蜥种群数量的影响比对刺蜥的影响更大
C.刺蜥和树蜥的生态位重叠主要取决于食物资源的重叠程度
D.结果表明种间关系和非生物因素可能限制种群数量增长
40.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假设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若要探究神经A、B分别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1、2之间之间将其剪断(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
B. 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
C. 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2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B为传入神经
D. 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2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B为传出神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三、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45分)
41.(12分)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
(1)正常情况下,吞噬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B7蛋白,B7与T细胞表面的CD28蛋白结合,使该细胞被活化,从而形成 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B7还能与T细胞表面存在的另一种蛋白CTLA﹣4结合,但会导致细胞活化被抑制,失去杀伤作用。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原因可能是由癌细胞膜上的B7蛋白优先与上述某种膜蛋白结合导致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②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无明显差异,而注射抗CTLA﹣4抗体组肿瘤面积 ,由此表明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还存在另一种蛋白PD﹣1,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可与之结合,从而避免 病的发生,据此推测PD﹣1与_________(CD28或CTLA﹣4)的免疫效应相同。癌细胞PD﹣L1的______(高水平或低水平)表达会降低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
42.(10分)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有广袤的草原牧场,布氏田鼠是牧场上的主要鼠种。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为该牧场的布氏田鼠数量调查结果:
据图分析,判断该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牧场不同地段植物的种类、数量有一定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优质牧草的生态位时,要研究它在该牧场内的出现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2点即可)
43.(12分)某农科院为了探究芸苔素内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首先进行了相关预实验,结果如下表。
芸苔素内酯浓度(mg/L) 0 0.01 0.02 0.03 0.04 0.05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 。
(2)请完成下面的正式测定芸苔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最适浓度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配制浓度在______ 范围内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芸苔素内酯水溶液9组;
第二步: ,每组4株,并用以上浓度芸苔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9组芹菜幼苗放在 ;
第四步: 。
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芸苔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3)本实验中,每组选取4株幼苗的目的是
44.(11分)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分解者的作用是 。
(2)图甲中若蛇的食物1/4来自鼠,3/4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 kJ。
(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 的同化量,C表示 的能量。
(4)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稻一萍一蛙等立体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 。
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答案
1.B 2.A 3.C 4.B 5.B 6.B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 14.B 15.B 16.A 17.B 18.B 19.A 20.C
21.C 22.B 23.A 24.C 25.D 26.C 27.A 28.D 29.C 30.B
31.B 32.C 33.B 34.B 35.A或D 36.BC 37.B 38.ABD 39.ACD 40.BC
除标注外,每空2分
41. (12分)(1)细胞毒性T
(2)明显减小 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CTLA﹣4结合
(3)自身免疫 CTLA﹣4 高水平
42.(10分)(1) 幼年个体较多(比例较大)、成年个体适中(比例居中)、老年个体较少(比例较小)(各年龄期答全给分)
(2)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拆分) 水平
(3)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个任答2个,答出1点得1分)
43.(12分)(1)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答不全不得分)
0.02~0.04mg/L(不写单位得1分)
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芹菜幼苗随机均分为9组 (无关变量和分组各1分)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无关变量和时间各1分)
测量(并计算)每组芹菜的(平均)株高(测量株高答不全不得分)
(3) 进行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只答重复实验得1分,答出减小偶然误差得2分)
44.(11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不拆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不拆分)
(2) 16000
(3) 草 (1分) 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写鼠得1分)
(4)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不拆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