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3.1公民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目录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地说:“参加选举时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认真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
探究与分享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履职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② 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① 条件:
被剥夺政治权利正在监狱服刑的李某
已经退休的张爷爷

×
×
请你判断:下列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什么?
在华旅游的外国人
在校学习的初中生
×
少数民族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

政治
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
游行自由
示威自由
2、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政治自由的内容及重要性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
言论
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或者其他意思的自由。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依照法律规定程序,集合在露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
全国妇联、
中国残联、
中国红十字总会
通过各种出版物表达思想见解以及其他意思的自由
游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
政治自由
绝对自由
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探究与分享
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监督权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给国家机关提意见
检举揭发
参加听证会
公民拥有监督权。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监督对象
3、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主体(谁监督)
对象(监督谁)
内容(干什么)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意义)
注意事项
相关链接:
网上评议政府:
有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
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行使直接管理国家权力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于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思考: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①通过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真实举报受保护 诬告陷害要担责
(一)举报内容歪曲事实如何处理?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如属诬告,必须对诬告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举报人担心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办?
  请不用担心!
  为了保护举报人,纪检监察机关对举报人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严格保密。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对泄露秘密的,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探究与分享:教材P37
★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
★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带到工厂办公室“教育”了一整天。
违法。
强行进入严某家中侵犯了严某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严某在家中被带走,其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教育”了一整天侵犯了严某的人格尊严权。
1.人身自由的含义和内容(P36-37)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
(内容)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在2022年11月份,薛某曾通过韩某向孙某、吴某2人借款共计30余万元,薛某与3人约定过几天就还,但随后自己便失去联系。1月4日3人将薛某先后带至某浴室和某废弃足疗馆内非法拘禁。
1月10日韩某、吴某、孙某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探究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身自由权)
思考:
薛某欠债不还是错误的,为何其他三人男子受到惩罚呢?有无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逮捕程序):
①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②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禁止:
①非法拘禁;
②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结合所学思考:以下行为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商场保安搜身
人身自由
p37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肖像权
二、人身自由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权利 侵权表现
名誉权 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荣誉权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非法侵占他人荣誉、严重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侵害荣誉权人获得的物质利益
肖像权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姓名权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隐私权 住宅不受侵犯、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通信秘密权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古老的法谚,出自18世纪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1763年在国会的一次演讲——《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他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句话的意思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 我国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原因和法律依据
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宪法规定
检查条件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
除非因国家安全或者因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普法小贴士: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自主地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自由。
通信秘密:是指公民与他人进行交往的信件、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等所涉及的内容,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或者单位都无权非法干预,无权偷看、隐匿、涂改、毁弃、扣押、没收、泄露或者窃听。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行为或者事例 侵犯什么权利
超市搜身;工厂对下班工人搜身;非法拘禁他人等。
酒驾致人受伤;打伤他人;阳台花盆坠落砸伤他人;恫吓致人精神失常等。在脸上刻“贼”字等。
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起侮辱性绰号;造谣中伤他人等。
恶意损毁他人相片;私自使用他人肖像等。
盗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更改姓名等。
私自拆看他人日记和信件;偷听、偷看他人信息;私自出卖、传播他人信息等。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称号或智力成果等。
思考:区别人身权利
人身自由权
生命健康权
名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荣誉权
材料中涉及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小岩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每月收入9000元。妈妈是一名教师,每月收入4000元。拥有一套房产和一辆私家车,小岩在家附近的中学上初二。爷爷奶奶是工厂的退休职工,两个人每月领取退休金共7000元。并且爷爷奶奶在医院就医享受医保政策,可以报销部分费用。
探究与分享5
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
课堂笔记
1.财产权
(1)意义:我们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例如: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如:把房屋用作居住、出租等。
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租金、利息等。
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如用掉、丢弃、赠与、卖与等。
P39
#2022年新年贺词# “从年头到年尾,农田、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科研院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课堂笔记
2.劳动权
(2)劳动权
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图说漫画
漫画说明公民在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享受什么权利?
物质帮助权
物质帮助权
①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②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物质帮助权
教育部: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寒假培训热不再显现
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防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泛滥,全国各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培训,确保中小学生过好寒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各地结合实际,作出专题部署、开展专项巡查、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多措并举,确保寒假治理落地见效。截至2月20日,全国在寒假期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9.38万人次,查处了1.01万个证照不全的机构、918个证照齐全的学科类机构和4218个非学科类机构违规培训行为,并对1042人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进行了处理。共开展线上巡查15万轮次,查处了违规培训行为503起,通报违规机构2个。
此举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
受教育权
(4)受教育权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春节各电影的创作和热映涉及到公民的什么权利?
文化权利
(5)文化权利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其他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本课小结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批评、建议 / 申诉、控告、检举)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社会经济方面)
文化权
(文化教育方面)
其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权利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财产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