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泽普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读长江入海口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海域轮廓 B.降水 C.河流径流 D.蒸发
欧洲研究小组推测2030一2040年太阳活动将减弱,太阳活动减弱将导致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减少60%,进入休眠状态。下图示意太阳结构。据此完成下面2-3小题。
2.太阳活动( )
①发生在太阳大气层②可能引起地球上发生水旱灾害
③发生在太阳内部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太阳活动高峰时会发生太阳风暴现象,其产生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往往给地球造成严重影响。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B.北京地区出现极光 C.有线通信衰减或中断 D.引发“磁暴”现象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CO2、O2含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地球上蓝藻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5.被子植物出现的地质年代( )
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盘古大陆(泛大陆)逐渐形成
C.是重要的成煤期 D.哺乳动物繁盛
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6-7题。
6.图中A圈层的名称是( )
A.岩石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水圈
7.下列对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大气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读“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下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关于图中大气成分及其对地球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B.乙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丙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 D.丁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9.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 )
A.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 B.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
C.围湖造田,水域面积缩小 D.制冷剂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其中试验十五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据此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 )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D.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11.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经过平流层时,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上升 B.逐渐降低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城市中心区排放的废热较多,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下图为“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在静风或微风时,图中各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地气流垂直下沉 B.近地面气流由丙流向甲
C.丙地气流垂直上升 D.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15.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17.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A.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2019年10月16日19时37分(北京时间),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北纬6.83度,东经125.14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0千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完成下列18-19问题。
18.海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风力造成的 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19.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C.砍伐海岸带红树林以保护海岸 D.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下图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20-21问题。
20.对图中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B.甲在北半球、乙在南半球
C.甲向西南方向流,乙向东北方向流 D.甲在高纬度、乙在低纬度
21.下列对甲、乙两洋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洋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②乙洋流能使得所经过的海区盐度增大③在甲、乙之间的丙地常年多雾④轮船从甲处驶往乙处会加快航行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某地理事物图,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23.有关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颗粒大 B.背风坡颗粒小
C.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增大 D.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
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25.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28.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堆积
观察地貌时,需要判断地貌的组合关系,明确地貌层次和地貌类型。根据地貌的规模可划分为宏观地貌(高原、平原、山地等)、次级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等)和微观地貌(沙丘、石笋等)。下图为我国新疆省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地貌组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山地、丘陵相间分布 B.盆地和山地为主
C.高原、山地、相间、盆地分布 D.“三山夹两盆”
30.该省级行政区分布最广的次级地貌为( )
A.风沙地貌 B.冰川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各国新一轮的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人类正在不断深入探索太阳系内的八颗行星(如图10所示),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
表地球与火星相关性质对比
行星 距太阳(万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平均温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4960 1.00 1.00 15 1年 23时56分
火星 22794 0.11 0.15 -55 1.9年 24时37分
材料二 火星的日间温度能达到20摄氏度,而其夜间温度却低至零下80摄氏度。另外,火星大气层稀薄,大量辐射弥散在星球上空,氧气含量极低,还不及1%。在电影《火星救援》中,Watney在火星的地面上挖坑种植土豆,他使用人类粪便为土豆施肥,并且借助火箭燃料获得液态水。
(1)图中八大行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题)
A.水星与地球的距离较远,是远日行星 B.木星和土星体积、质量最大,属于巨行星
C.金星和火星与地球相邻,为类地行星 D.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温度最高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另外,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____性,绕日公转轨道平面具有____性。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目前不适宜生存在火星的原因。
32.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____(填字母),它表示____。
(2)甲图箭头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
(3)甲图中字母C表示____,它能对地面起到____作用;字母D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
(4)图乙中,表示晴天的是____(填序号).
33.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____(填“三角洲”或“冲积扇”)地貌,其外力成因是____(填“流水沉积”或“冰川堆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4)若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的植被是 林(填“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C
【答案】2.A 3.D
【解析】2.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①正确,③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会引起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球上发生水旱灾害,②正确。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A 5.C
【答案】6.A 7.D
【解析】6.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图中A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接近地表的部分,应为岩石圈,选项A符合题意;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分别是图中的B、D、C,排除选项BCD。故选A。
7.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冰川等)和气态水(大气水等)组成,A错误;生物圈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底部,B错误;大气圈中的大气包括水汽、固体杂质和干洁空气,C错误;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D正确。故选D。
【答案】8.D 9.A
【解析】8.读图,甲占干洁空气78%,是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错误。乙占干洁空气21%,是氧,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B错误。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丙占干洁空气0.93%,是氩,C错误。丁占干洁空气的0.038%,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故选D。
9.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工业发展,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是自然原因,B错误。“围湖造田,水域面积缩小”会导致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引起旱涝灾害,对二氧化碳增加影响不大,C错误。制冷剂使用,破坏臭氧,导致臭氧层空洞,对二氧化碳增加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10.C 11.A
【答案】12.A 13.B
【分析】12.材料信息表明,城市中心区排放的废热较多,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因此气温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城市中心,乙、丁位于城市边缘,丙位于郊区,相对于另外三地,甲地的城市废热较多,建筑密集,散热不畅,加上甲地硬化地表比重大,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因此气温最高,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热岛环流受到影响较小,热岛效应表现相对突出。前题分析可知,城市中心(甲地)气温最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因此近地面气流由丙流向甲,或由乙、丁流向甲。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这是城市热岛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城市建筑密集,散热不畅;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城市人工构筑物多,吸热快而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城市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产生温室效应。
14.D 15.D
【答案】16.B 17.A
【解析】16.由于赤道附近的热量较高,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①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②为盐度分布曲线;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为地区递增,可知③为密度分布曲线。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17.读图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答案】18.D 19.B
【解析】
18.海啸有可能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具体到本次海啸,则是由板块动力引发的洋底地震造成的,故选D
19.海啸灾害防灾减灾措施,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减轻损失,故选B
【答案】20.C 21.D
【分析】20.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的方向是一致的,据此可知,乙洋流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为暖流;甲洋流由水温较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为寒流,A错误。整体来看,图中海水越往北水温越低,可知,甲乙都在北半球,B错误;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甲向西南方向流,乙向东北方向流,C正确;甲处水温比乙处低,整体来看,图中海水越往北水温越低,可知,甲乙都在北半球,而且甲所处纬度比乙高,但并不能判断甲是否在高纬度,乙是否在低纬度,D错误。故选C。
21.甲洋流为寒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①错误;乙洋流为暖流,能使得所经过的海区盐度升高,②正确;在甲、乙之间的丙地为寒暖流交汇处,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常年多雾,③正确;轮船从甲处驶往乙处先是顺流后是逆流,所以航行速度先快后慢,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22.C 23.D
【解析】22. 该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该地貌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迎风坡背风坡都存在各级颗粒物沉积,坡顶颗粒物小,坡底颗粒物大,无法比较整体上的颗粒物大小,AB错误。故选D。
【答案】24.A 25.D
【解析】
24. 读图可知,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25. 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6.A
27.A 28.B
29.D 30.A
31.【答案】(1) BC
(2) 近圆 共面
(3)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土壤缺乏肥力;宇宙辐射强。
32.【答案】(1) B 地面辐射
A
(3) 大气逆辐射 保温 削弱(反射)
(4) ①
【解析】(1)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B地面辐射,可以使得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
(2)甲图箭头ABC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所以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部分,容易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3)据图可知,甲图中字母C表示大气逆辐射,它能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字母D代表反射过程,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反射)作用。
(4)由乙图可知①气温日变化大,说明昼夜温差大。晴天没有云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所以图乙中,表示晴天的是①;其夜晚气温较低。
33.(1)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A 跨流域调水
(2)三角洲 流水沉积
(3)增大
(4)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