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红星学校等五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红星学校等五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红星学校等五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某学校准备以“见证曙光——承载中华文明初生时的秘密”为主题组织文物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
A.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B.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D. 秦陵兵马俑中的军阵
2.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做三十六郡,置“守”、“尉”、“监”,守是一郡的长官;尉是帮守管理一郡的军事的;监是中央派出去的御吏。这一举措(  )
A. 开创了历代行政的基本模式 B.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C. 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 D. 消除了文字书写的各种差异
3. 下面流程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洗涤原料——浸渍沤制——烧纸草木灰——蒸煮、舂捣——制浆——捞取晾晒——码放
A. 青铜铸造 B. 制瓷工艺 C. 造纸技术 D. 农业耕作
4. 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部分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些史实主要反映了(  )
A. 国家政局的长期统一 B. 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
C.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D. 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
5. 如图所示工程的积极作用是(  )
开通济渠,以达于河;
开江南河,达余杭;
开永济渠,南通黄河,北至涿郡。
A. 成就了“天府之国” B. 加强了南北交通
C. 巩固了唐朝边防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6. 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请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时间事件(  )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7.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  )
A. 传统习俗的巨变 B. 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C. 传统节日的起源 D. 社会习俗的娱乐价值
8. 史家马勇认为,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让之前三十多年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中国近代史上,实现“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关键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挫折不断,使很多人对前途感到迷茫,革命的路该怎样走?经过一番思索,毛泽东同志给出的答案是(  )
A. 加强国共合作 B. 发动秋收起义 C. 夺取重镇遵义 D. 进军井冈山
11.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  )
A. 扩大了中国战场的影响力 B. 提升了前线军队的战斗力
C. 展示了国共两党的领导力 D. 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 正当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地为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的时候,一片浓密的乌云突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空出现,并且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基于这一形势,我们决定(  )
A. 抗美援朝,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 B. 废除剥削,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公私合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D. 发展工业,建立国防的初步基础
13. 这次会议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  )
A.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B. 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C. 概括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制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4.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迈尔斯教授认为,特洛伊战争是一个汇集了大量的故事和诗歌的历史事件,充满了永不言败的趣味性与魅力。这一认识基于的宝贵遗产是(  )
A. 《摩诃婆罗多》 B. 《罗摩衍那》 C. 《荷马史诗》 D. 《天方夜谭》
16. 这是一场庄严而特殊的授予仪式,称为“臣服之礼”,受封者脱帽跪地,……整个仪式以授权典礼收尾。通过该“仪式”形成的关系是指(  )
A. 封君与封臣 B. 庄园与农奴 C. 工场主与雇工 D. 城市与市民
17.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残忍的人口强迫性迁移。“这”是指(  )
A. 新航路开辟 B. “三角贸易” C. 火车的发明 D. 美国独立
18. 啤酒和牛排开始在日本流行,各大臣们穿着燕尾服,在派对中跳着交谊舞,天皇也改穿普鲁士风格的陆军元帅制服,并开始蓄须。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日本实行(  )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地税改革
19. 依靠共同的机构、单一的货币以及制约所有成员国的法律法规,这片曾经由互相之间激烈竞争的国家统治的大陆上,战争突然变得无法想象。这段话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有利于(  )
A. 和平与发展 B. 冷战与对峙 C. 独立与振兴 D. 侵略与扩张
20. 如图开创性著作反映的科学发现(  )
A.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B. 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 反映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 请依据下面方框中内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些顺,表述完整)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人类逐渐进入“蒸汽时代”。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各国发明家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话、电报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原始农耕出现以前,先民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农业的出现增加了食物供应,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秦以后,统治者往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建的都江堰、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后来逐渐遍布全国,这些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的食物来源呈现了哪些变化。
(2)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请再举出中国古代推动农业发展的成就一例。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的摘录
李鸿章创办实业的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津沪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煤矿——开平煤矿
188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威海卫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校
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 请帮助小明同学把摘录中横线部分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
(2) 概括摘录中李鸿章创办的实业有哪些特点。并简述这些实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 有人认为“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航空航天领域被誉为“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塔尖的行业”,是世界最顶端的技术领域之一。2019年,来自亚非欧美各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天宫”的机会。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中国航天,正在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传奇。
——摘编自震江《面向全世界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出现了哪些发展变化。
(2)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些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
(3) 请你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设计一句宣传语。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这对重建稳定的法国社会很有帮助,《民法典》规定,所有成年男性在政治和法律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在教育、就业方面的资格以其天赋和能力而不是出身或社会地位为根据。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通史》
材料二:1821年一位率领同胞反抗土耳其霸主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说:“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们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的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欧洲君主眼中,拿破仑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拿破仑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
(2) 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故A符合题意;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遗址,比贾湖遗址晚,排除B;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比贾湖遗址晚,排除C;秦陵兵马俑中的军阵比贾湖遗址晚,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符合“见证曙光——承载中华文明初生时的秘密”的主题。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做三十六郡,置‘守’、‘尉’、‘监’,守是一郡的长官;尉是帮守管理一郡的军事的;监是中央派出去的御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朝时期,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能够巩固统治,郡县制的设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与统一货币有关,排除B;秦朝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排除C;消除了文字书写的各种差异与统一文字有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郡县制的推行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郡县制的影响。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图片中的制作流程可知是这是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ABD中的内容与“蒸煮、舂捣——制浆——捞取晾晒”等工艺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在题干表述没有相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只有准确识别图片,才能确定正确选项。
4.【答案】B
【解析】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故题干史实主要反映了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国家政局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三国鼎立无关,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史实主要反映了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
5.【答案】B
【解析】A.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排除A。
B.据材料“开通济渠,以达于河;开江南河,达余杭;开永济渠,南通黄河,北至涿郡。”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巩固隋王朝的统治,故B正确。
C.材料与巩固唐朝的边防无关,排除C。
D.材料未体现大运河开通对社会矛盾的影响,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相关内容,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相关内容,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大事年表中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体现了清朝时期对我国东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排除A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时期对边疆的管辖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设置台湾府、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宋代《岁朝图》反映的是春节习俗;清代《龙舟盛会图》反映的是端午节的习俗;清代《清明戴柳图》反映的是清明节的习俗。故B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传统节日的习俗,不能体现传统习俗的巨变,排除A;图片反映的是传统节日的习俗,没有体现传统节日的起源,排除C;图片反映的是传统节日的习俗,没有体现社会习俗的娱乐价值,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8.【答案】C
【解析】据题干“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让之前三十多年和平发展走向终结”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洋务派随后发起洋务运动,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与“让之前三十多年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不符,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让之前三十多年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不符,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让之前三十多年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重要战役和影响。
9.【答案】C
【解析】由“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知,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二者都没有推翻封建帝制,AB与题意不符;1915年新文化运动,而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推翻封建帝制,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以“从帝制走向共和”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
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D
【解析】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挫折不断,经过一番思索,毛泽东同志给出的答案是进军井冈山,D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排除A项;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排除B项;夺取重镇遵义是在长征途中,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反映了抗日战争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国战场的影响力、前线军队的战斗力,A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没有体现国共两党的领导力,C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理解题干意思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根据“一片浓密的乌云突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空出现,并且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根据“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东北安全,为此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祖国和人民安全。故A符合题意;BCD反映的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政策,与“一片浓密的乌云突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空出现”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内容与影响。
13.【答案】A
【解析】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这次会议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A项正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B项;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概括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C项;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制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排除A;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七大上被确立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排除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共十六大。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共十六大的内容。
15.【答案】C
【解析】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描述了古代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以及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艰险回乡的故事。这部不朽的作品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据“特洛伊战争是一个汇集了大量的故事和诗歌的历史事件”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一认识基于的宝贵遗产是《荷马史诗》,C项正确;《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与“特洛伊战争”无关,排除A项;《罗摩衍那》和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与“特洛伊战争”无关,排除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与“特洛伊战争”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荷马史诗》的相关史实,“特洛伊战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荷马史诗》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据题干“臣服之礼”“以授权典礼收尾”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该“仪式”形成的关系是指封君与封臣。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封君封臣制度出现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17.【答案】B
【解析】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黑人,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残忍的人口强迫性迁移。“这”是指“三角贸易”,B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排除A;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冲击,排除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残忍的人口强迫性迁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A.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属于政治方面的改革,排除A。
B.明治政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属于“殖产兴业”的内容,排除B。
C.据材料“在派对中跳着交谊舞,天皇也改穿普鲁士风格的陆军元帅制服,并开始蓄须”可知,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社会习俗及习惯的信息,属于“文明开化”的内容,故C正确。
D.明治政府经过地税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近代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认了在幕藩体制下新兴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并为其后地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识记“文明开化”的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识记“文明开化”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A
【解析】A.据材料“依靠共同的机构、单一的货币以及制约所有成员国的法律法规,……战争突然变得无法想象。”可知,反映的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的信息,这有利于促进欧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故A正确。
B.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局面结束。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增强的信息,与冷战对峙无关,排除B。
C.此时的欧洲国家早已经实现了独立,排除C。
D.欧洲的联合与侵略扩张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理解欧洲联合的积极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欧盟的成立,理解欧洲联合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D
【解析】依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出版”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D符合题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排除A;《物种起源》的出版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排除B;梵高的《向日葵》反映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相关史实。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相关史实。
21.【答案】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观点为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论述时可以结合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影响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语言流畅。如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很多发明出自德国和美国,电力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德国人发明了内燃机、汽车,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故答案为:
观点: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论述: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很多发明出自德国和美国,电力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德国人发明了内燃机、汽车,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认识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答案】【小题1】变化:从采集狩猎到农业耕作;从本土物种种植到外来物种传入;从自己生产到通过商品交换获取。
【小题2】原因: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统治者的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国际间交流的加深。
【小题3】成就:唐代发明曲辕犁。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食物来源呈现的变化,古代食物变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推动农业发展的成就,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识记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认识我国古代食物来源呈现的变化,理解古代食物变化的原因,识记中国古代推动农业发展的成就,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识记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23.【答案】【小题1】北洋舰队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创办的实业的特点是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这些实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以及教育的近代化。
(3)有人认为“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我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都是在向西方学习。
故答案为:
(1)北洋舰队。
(2)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以及教育的近代化。
(3)同意。理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都是在向西方学习。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变化: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实验飞船发展至空间站;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越来越高。
【小题2】积极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供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了国际间科技领域的合作。
【小题3】宣传语:中国“天宫”欢迎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相关内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相关内容,理解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25.【答案】【小题1】颁布《民法典》,有利于法国社会趋于稳定;否定了贵族的等级特权;有利于法国社会的平等;对外战争客观上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被侵略国家民族的觉醒;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制度。(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小题2】同意。理由:拿破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使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活动及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拿破仑的评价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