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文艺复兴(14-17C)
1.背景
思想背景:天主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经济基础: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使意大利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早);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市民阶层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文化条件: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文化养料;
人才优势: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科技原因: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催化剂: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怀疑与反思,促使人们反省。
2.概况
(1)概念: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进入全盛。)
(2)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用“人道”反对“神道”)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神权下的自我”)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鼓励冒险精神,开拓进取,大胆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时间 人物 代表作 特点
“文学三杰” 14世纪 但丁 《神曲》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艺术三杰” 15世纪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后期代表 15世纪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
文艺复兴首发意大利的原因
根本: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早。
历史: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外来: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人才: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黑死病:欧洲黑死病主要发生在1347-1353年。鼠疫病菌由十字军带回欧洲。欧洲死亡2500多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有学者认为鼠疫事件“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经济上,人口大量死亡造成劳动力缺乏,社会秩序的动荡促进了农奴制的瓦解;政治上,贵族领主地位下降,欧洲兴起反犹太人运动;思想上,教会威信下降,享乐主义盛行;医疗卫生方面,促进了医学和卫生防疫制度的发展。为了探索病因,诞生了解剖学。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了《人体结构》,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了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英国解剖学家哈维系统地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
【易错】中世纪中对人的理性的肯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等也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
【拓展】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3)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易错】文艺复兴是否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神曲》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青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原来是刚刚参加婚礼回来的女宾。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
“可是它们叫什么名堂呢?”那儿子追问道。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
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他全都不曾留意,这会儿却冷不防对他的老子这么说:“啊,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唉,我的孩子,”父亲回答说,“别闹啦,我对你说过,它们全就是祸水。”
……儿子却说:“……,我还没看见过这么美丽、这么逗人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时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还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你疼我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头回去吧……”
——《十日谈》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4.影响:
(1)积极
①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精神动力,
②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③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基。
④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消极:
①个人:对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阶层:局限于资产阶级和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③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二.宗教改革(16C)
1.背景
思想:文艺复兴促进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冲击了天主教会权威;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1398-1468年,又译作“古登堡”或“古腾贝格”)发明活字印刷机,加速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结束了特权者垄断学问的时代)。
经济: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 王权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世俗王权、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强烈不满,日益把教皇看作是外国人,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
【拓展】初期的薄伽丘和高潮的莎士比亚对比:
薄伽丘:注重人的本能,内容主要是男欢女爱;
莎士比亚:崇尚理性,刻画复杂人类的内心世界,歌颂仁爱与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趋势:文艺复兴发展到高级,人文主义由质朴走向高雅精致。
民族国家: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民族国家形成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之后,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名词解释: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
【拓展】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看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
1、文明角度:欧洲天主教的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近代化角度: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九十五条论纲》:即《关于赎罪券的功效》,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马丁·路德在《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
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直接: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天主教会对其剥削和压迫最多。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向德意志地区教民兜售赎罪券。
2.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①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认神职人员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符合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和发展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有利于民族意识激发,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⑤教随国定,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4.实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扩张
①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与路德一样信奉“因信称义”,同时又有发展,他的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先定论。加尔文认为,上帝要求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有所成就,发财致富、扬名于世与积德行善一样都是上帝恩准的事业。加尔文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上帝早有安排,但凡人无法窥知,它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事业取得成功就意味着他是上帝的“选民”,将获得永生;失败者则是上帝的“弃民”,只能接受永恒的惩罚和死亡。(“先定论”)加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加尔文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他和路德一样,主张简化教会仪式。1541年,在加尔文的推动下,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加尔文的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所有与之相左的思想都被严厉禁止。加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是“新教的罗马”。加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英国国教改革(亨利八世改革):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在他们的支持下,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但是,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掌握着英国大片土地和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等。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英国民族教会又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大英帝国崛起之际,安立甘宗传入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清朝传入中国,译作"圣公会"。
由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加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主张奉《圣经》为最高权威,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新思潮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又被称做清教运动。这场运动遭到统治阶级的严厉镇压,大批清教徒迁居海外。但在英国国内,清教并没有灭绝,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三者均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本质上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思想。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对违约国家可以实行集体制裁。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意识形成;以法律形式明确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新教教徒具有与天主教教徒相同的权利,所以一般认为是宗教改革的结束。总之,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③尼德兰革命: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尼德兰人民高举新教的旗帜,赢得了民族独立。新航路开辟之后,尼德兰地区成为联系北欧和大西洋航路的枢纽,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加尔文教在这里赢得众多的信徒。但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极端仇视新教,在尼德兰残酷迫害所谓异端分子。在这种情况下,尼德兰的爱国主义者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进行了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1566年4月,尼德兰爱国贵族发动大规模的请愿活动。8月,尼德兰人民发动起义,经过四十多年的斗争,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海外贸易迅速增长,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6.影响:
思想:否定了天主教权威,进一步人们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政治 :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经济: 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 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扩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 同 点 价值观 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以神为中心,强调神的价值与尊严
人性观 人是善良的 人是原罪的、堕落的
人性是超民族、超政治的 人性有民族色彩和政治色彩
生活观 强调人的本性和人的今世 强调人的灵魂和人的来世
宗教观 批判神学束缚,与教会和解 批判教皇独裁,主张宗教改革
自由宽容,容忍异教 信仰服从,打击异教
社会基础 贵族、资产阶级及学者 全体教民,群众基础更广泛
领域 文艺领域 宗教领域
相 同 点 背景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代
方式 自下而上(英国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
矛头 天主教会
性质 都具有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
策略 都借助古典文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圣经》原教义) 都与世俗贵族联合
作用 都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C)
1.背景
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自由空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
主观:科学家的努力,面向现实、重视试验、崇尚理性的理性精神及科学观测手段和工具的进步
外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兴起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3.成就
(1)16世纪——波兰 哥白尼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拓展】古代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区别
①古代科学把自然界作为整体进行考察研究;近代科学把自然界分成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②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各种猜测;近代科学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
③古代技术依赖工匠及其他直接参与劳动的人员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科学和技术两相分离:近代科学和技术相互联系,并逐步走向密切结合。
④近代科学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古代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整体考察 分门别类
研究方法 直观感受,哲学思辨 科学研究,科学理论
两者关系 两相分离 密切结合
(2)17世纪——意大利 伽利略。发现落自由体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3)17世纪——英国牛顿。
贡献: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A.标志: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立,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B.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数学化),宏观世界。
4、意义
(1)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各 自 主 张
兴起 17 世纪 英国 霍布斯 提出社会契约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反对君权神授
洛克 《政府论》 提出分权思想,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主张君主立宪和人民主权说
高潮 18 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行政权给国王)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说,认为人生而平等但不否认财产上的不平等。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坚持人民应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他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对后来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狄德罗 《百科全书》 宣扬理性,认为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体现了科学和民主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
扩展 18 世纪 后期 英国 休谟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反对暴力革命。以康德和后期的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二者有机结合使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四.启蒙运动(17-18C)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2.指导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拓展】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
A.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也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B.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C.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发现了海王星。)
D.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E.局限性:经典力学仅适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的状态,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绝对时空观),两者是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
理性主义。理性指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理性主义”的内涵
区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1、天赋人权:即自然权利,指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强调天生、固有、不可剥夺。如果政府侵犯了这种权利,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
2、社会契约:解决的是国家的权利来源问题,人与人之间相互订立契约,根据契约产生国家与统治者,即统治者的权利来自契约,否定了君权神授;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3、人民主权: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统治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4.实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
思想解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本主义制度规划“理性王国”);
欧美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世界影响: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比如中国,同时也影响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精神财富: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拓展】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条 政治 条件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但专制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西方以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经济 条件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文化 条件 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和近代科技的兴起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注重实际,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性质 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未脱离儒学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相同点 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
【拓展】启蒙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1.特点
批判对象: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反专制)
批判方式: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理想思考)
批判领域: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政治领域、民主)
历史作用: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鼓吹变法图强。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③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的冲击,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点拨】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法国的原因
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的英国,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是法国社会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
【拓展】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拓展】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起源:古希腊
湮没: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权)
发展: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教权、反神权)
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拓展】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体现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上;继承了人文主义精神,要求从教会束缚中解放个性;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批判 对象 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涉及 领域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政治、科学、史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批判 形式 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思想 特点 启蒙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发展:
【知识整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兴起 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特点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宗教、政治 思想、政治等
方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神学“异端” 理性批判
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相同点
背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封建上层建筑(天主教会及宗教神学、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摆脱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会,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意义 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西欧的进步
【深化】近代欧洲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
(1)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卢梭的浪漫主义:(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
1.思想内涵
对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
对情感: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对知识: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2.评价
积极:
①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双刃剑”的道理;②对人文主义产生巨大贡献和影响:使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让人们对不同的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消极:
①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
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文学作品中充满无病呻吟,生活中感情泛滥等等。
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卢梭《爱弥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