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考点梳理1.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我国的 、 、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 才能得到解决。坚持 ,走 、 、生态良好的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P80(2) ,生态衰则文明衰。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 ,也是时代的 。建设 就是造福人类。P82、P83(3)走 ,建设 ,实现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 。走绿色发展道路,有利于绿色富国、绿色惠民。P84、P85(4)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 、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 、人民幸福,是建设 的时代图景。P872.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①以资源环境 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 为目标。P83②坚持 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 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 。P84(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4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 的生态文明理念。P85②坚持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 ;坚持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 ,实现 。P85③走 、 、 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 、 、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P86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 红线、 底线、 上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P87素养提升1.在2021年3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正确的是 ( )①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 ②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③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进入新时代,承载伟大梦想的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审时度势,不断把蓝图化为美景,把憧憬变成现实。以下对国家举措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国家举措 举措意义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② 我国开展碳达峰行动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③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④ 加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中华文化人文思想的重要理念,下列古语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与右图发展理念对应的观点或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创新) ②实施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共享) ③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协调) ④打好“蓝天保卫战”(绿色) ⑤亚投行成员总数已扩至103个(开放)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④→⑤→③ D.①→③→④→⑤→②5.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我国天然林面积1.4亿公顷,人工林面积0.8亿公顷。在全球2000年到2020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这 ( )①得益于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表明我国努力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③表明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④体现我国积极承担责任,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视察时说:“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某市实施环境提升工程,突出做好“绿”和“水”的文章,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让“河畅、水净、地绿、景美”的自然风光与城市风光交相辉映,既优化城市生态,又提升城市价值。对于该市的做法,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逆向选择题 ( )①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做好“绿”和“水”的文章,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 ③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④做大自然的朋友,尊重自然,改变自然 Comment by 十里缇: 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选择题1--5: 6--7:8.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材料一:由于全球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助于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注:“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1)阅读材料一,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6分)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走绿色发展道路,有利于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④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材料二:来自沂蒙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树睦说:“通过发展林果产业,绿色不断增多,不仅给荒地盖上'绿被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这是老乡们重要的幸福来源。”全国人大代表李树睦的话说明了什么?(2分)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