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氮气与氮固定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学案【学习目标】1.从价类二维的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2. 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具有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反应变化的奇妙。3. 将氮的相关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分析化学科学在保障人类生产生存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学习过程】环节1:价类二维,预测性质1.列举自己知道的含氮物质(分子式): 。2.观察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图,发现新的含氮物质:氮循环涉及含氮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4.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以下含氮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氨气 氮气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硝酸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判断3.氮的固定:环节2:微观探析,“位-构-性”1.氮气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 。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实验探究,能力评价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性质: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毒性 水溶性NONO2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NO 、NO2 、、4:归纳总结,应用扩展1总结归纳,绘制本节课程的思维导图:2.雷雨丰庄稼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王安石诗句“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雷雨天实现了大气中氮的固定B. 于谦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乌金”指的是石油C. 赵孟螟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的烟花与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D.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存在游离态,可用物理方法获得(2021·吉林省长春市·月考试卷)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 液氮可用于医学和高科技领域,制造低温环境C. 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工业上用来替代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时,氮气作还原剂(2021·云南省昆明市·期中考试)在实验室中,下列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NO B. C. D.(2021·广东省·单元测试)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是因为雷雨天空气中的某些物质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产生了氮肥。下列不属于其中的反应的是A. B.C. D.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尾部喷出大量高温气体。该气体主要成分是、、、NO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A. 高温下遇空气生成 B. NO遇空气生成C. 与NO反应生成CO和 D. NO与反应生成和二、单项选择题II每年春季是疾病、流行性传染病多发的季节。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B.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 含等质量氧元素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D. 一氧化氮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列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雷雨天,空气中的和可反应生成NOB.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C. 可与完全反应生成D. 氮的固定是将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在一大试管中装入,倒立于水槽中,然后慢慢地通入,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 试管内气体无色,是NOC. 试管内气体无色,是 D. 试管内液面下降工业制的过程中排放的和NO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若同温同压下与NO的体积之比如下,其中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A. B. C. D.三、非选择题为了有效实现NO和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氧气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有关NO和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均为无色气体 均为大气污染物 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NO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其中被氧化的N与被还原的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如下是生成的几个化学反应: 浓 其中体现N元素还原性的是_____填标号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B D A D B B C C B10.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烧瓶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瓶中液面上升;11. ; 2: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