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专题
班级 姓名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的变化 的变化
区 别 宏观 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只是微粒间的间隔、运动速率等可能改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变成了构成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现象 形状、状态、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燃烧、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判断依据 有没有其他(新)物质或微粒生成
联 系 在化学变化中, 伴随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 伴随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葡萄酿酒 消毒杀菌 B、胆矾研碎 衣服晾干
C、火药爆炸 冰雪融化 D、汽油挥发 木条燃烧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 雪》)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变式训练】
1、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B、铁水铸成锅C、金刚石转化成石墨石D、风力发电
2、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油分馏 B、活性炭净水 C、空气液化 D、铁丝生锈
3、下列事例,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B、蜡烛熔化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D、呼吸作用
4、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造纸 B、酿酒 C、剪纸 D、制陶
5、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
A、牛奶变酸 B、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C、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D、粮食发酵飘出阵阵酒香
6、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B、蜡烛燃烧发光放热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鞭炮爆炸发声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 表现出来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 变化
区别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了物质能发生哪些变化,化学性质决定化学变化能否发生;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举例 木炭能燃烧 木炭燃烧
判断 叙述中有“能”“会”“易”“难”“可以”“具有”“是”等词,一般叙述的是物质的某种性质。
【典型例题】
1、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 ④一氧化碳的毒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   )
A、石墨用作电刷 B、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C、活性炭作除味剂 D、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变式训练】
1、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B、金刚石用于装饰品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4、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氮做制冷剂
C、稀有气体用于闪光灯 D、氧气充食品包装袋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考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 。适用范围:一切 反应。
实质: 分裂成 , 重新组合成 。
理解: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 , , 不变
微观: , ,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 一定改变 微观: 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 可能改变 微观: 可能改变
【典型例题】(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Mg-24 S-32)
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X的化学式是Ag2S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在某一确定的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的种类及数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分子的种类 ⑥原子的质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⑥
3、下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B、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 与 个数比为 2:3
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
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一定为化合物D、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X=9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6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单质 B、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5、若有a g KClO3与bg MnO2混合,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同时生成氯化钾_________g。
6、右图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
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产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
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
止   ;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
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 表示的 式子
2、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
微观: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
3、书写
原则:以 为基础,遵循 定律
步骤:①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 ,并用短线相连
②配 化学方程式
③标 标明反应的 ,生成物的 ,
把短线改为
④查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
【满分提醒】反应前无气体,反应后的气体生成物需标“↑”;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前无固体,反应后的固体需标“↓”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必考)
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间的 之比= 之比)
【典型例题】
1、下图是四位同学讨论的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S+O2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2Mg+O22MgO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
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4Fe+3O2 2Fe2O3 B、H2OH2+O2
C、3C+2Fe2O3=4Fe+3C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2、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火焰上方有一层蓝色火焰。其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A、C+O2CO2 B、2CO+O22CO2
C、CO2+C2CO D、2C+O22CO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4Fe+3O2 2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空气中点燃 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量
C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O2+H2O=H2CO3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D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CuO+H2 Cu+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K-39 Cl-35.5 Mn-55)
4、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1)硫酸铜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
(2)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生石灰加水过程中    (填“放”或“吸”)热
(3)工业上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制取4.4t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多少吨的碳酸钙?
5、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5g,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5.4g。求:
(1)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 作用,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不变。
经溶解、 等操作可以分离出反应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6九年级化学上期期末专题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专题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区 别 宏观 没有 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不变 ,只是微粒间的间隔、运动速率等可能改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 改变 ,变成了构成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现象 形状、状态、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燃烧、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判断依据 有没有其他(新)物质或微粒生成
联 系 在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伴随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C )
A、葡萄酿酒 消毒杀菌 B、胆矾研碎 衣服晾干
C、火药爆炸 冰雪融化 D、汽油挥发 木条燃烧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B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 雪》)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
A、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B、蜡烛燃烧发光放热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鞭炮爆炸发声
【变式训练】
1、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C )
A、酒精挥发B、铁水铸成锅C、金刚石转化成石墨 D、风力发电
2、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D )
A、石油分馏 B、活性炭净水 C、空气液化 D、铁丝生锈
3、下列事例,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D ) A、干冰升华B、蜡烛熔化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D、呼吸作用
4、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C )
A、造纸 B、酿酒 C、剪纸 D、制陶
5、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B )
A、牛奶变酸 B、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C、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D、粮食发酵飘出阵阵酒香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 变化
区别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了物质能发生哪些变化,化学性质决定化学变化能否发生;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举例 木炭能燃烧 木炭燃烧
判断 叙述中有“能”“会”“易”“难”“可以”“具有”“是”等词,一般叙述的是物质的某种性质。
【典型例题】
1、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A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 ④一氧化碳的毒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3、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 D )
A、石墨用作电刷 B、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C、活性炭作除味剂 D、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变式训练】
1、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B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
A、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B、金刚石用于装饰品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4、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D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氮做制冷剂
C、稀有气体用于闪光灯 D、氧气充食品包装袋
考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
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理解: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典型例题】(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Mg-24 S-32)
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X的化学式是Ag2S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在某一确定的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的种类及数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B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分子的种类 ⑥原子的质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⑥
3、下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B、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 与 个数比为 2:3
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 B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
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C )
A、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D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一定为化合物 D、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
A、X=9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6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甲可能是单质 B、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若有a g KClO3与bg MnO2混合,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
余固体c 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b-c g,同时生成氯化钾
c-b g。
6、右图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
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
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
止防止瓶内压强增大后将橡皮塞弹出;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
结果没有(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的化学反应式子
2、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书写
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①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相连
②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标 标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把短线改为等号
④查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
【满分提醒】反应前无气体,反应后的气体生成物需标“↑”;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前无固体,反应后的固体需标“↓”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必考)
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间的相对质量之比=实际质量之比)
【典型例题】
1、下图是四位同学讨论的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B )
A、S+O2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2Mg+O22MgO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变式训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D )
A、4Fe+3O2 2Fe2O3 B、H2OH2+O2
C、3C+2Fe2O3=4Fe+3C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2、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火焰上方有一层蓝色火焰。其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 )
A、C+O2CO2 B、2CO+O22CO2
C、CO2+C2CO D、2C+O22CO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D )
选项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4Fe+3O2 2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空气中点燃 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量
C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O2+H2O=H2CO3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D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CuO+H2 Cu+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K-39 Cl-35.5 Mn-55)
4、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1)硫酸铜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Cu2+。
(2)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生石灰加水过程中 放 (填“放”或“吸”)热
(3)工业上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制取4.4t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多少吨的碳酸钙?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 CO2↑
100 44
X 4.4t
X=10t
答:需要10吨的碳酸钙。
5、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5g,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5.4g。求:
(1)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经溶解、过滤等操作可以分离出反应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2)mO2=25g-15.4g=9.6g
(3)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