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课时教案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编号: 5课题 黄土高原 课时 总2课时 课 型 新授第1课时授课教师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过程 与 方法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重点 难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法 学法 分组探究、师生互动环节 知识点 师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导入 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3 创设情景,以景观图片导入新课。自主 学习 文明的摇篮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3-1-1,完成下列各题。 图6-3-1 (1)在图6-3-1-1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3-1-1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 而得名,地表 、 ,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w W w .x K b 1.c o M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0 10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环节 知识点 师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合作 交流 风吹来的黄土 图6-3-4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3-1-2,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图6-3-2 为什么有这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呢? 严重的水土流失。 10 8 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请学生描述,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环节 知识点 师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优化 训练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2作业 布置 完成同步探究相关题目。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板 书 设 计 一.文明的摇篮 二.风吹来的黄土教 后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同学掌握了: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风力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则是流水作用,一定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也是中考题经常要考察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指导并强化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