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了解端午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课程类型 班会课 主 讲 教师授课内容 了解端午节 助 教 无授课对象 六年级 课 时 1授课时间 45分钟 授课地点 课室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U盘,教案复印件 PPT展示 介绍端午节的小短片课程特色 先通过一个知识竞赛了解下同学们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也有利于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紧接着由一个小短片简单的向学生展现端午节的习俗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大概的了解到底什么是端午节。然后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地学习与了解端午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端午节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跟含义以及外国的端午节,让同学们认识到原来我们一直在过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对端午节的学习调动学生对其他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的兴趣,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发扬与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的在网上或书店查找相关节日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端午节的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节日习俗,从而调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们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确立一种民族自信。能够自觉地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难点 端午节由来的了解以及国外端午节的习俗与中国的不同之处,以及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习如何去自我了解与学习中国其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让学生树立一种民族自信的意识。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4分钟 36分钟 3分钟 2分钟 一、导入课堂 教师导语:同学们早上好啊,我想大家都对端午节很熟悉对吧,我们每年都在过这个节日,但你们对这个节日了解有多少呢?不如让我们现在进行个知识小竞赛吧。(ppt展示知识问题,有台下学生进行举手抢答) 1、端午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讲授新知 1、先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下端午节(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更加直观的了解下端午节,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对端午节时间的介绍, 同学们要仔细看喔,接下来是它的来历,这就是屈原…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投江的时间就是5月初五,所以这一天也被用来纪念他。) 2、 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一天天津人都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挑选中国结,来祈求吉祥。 3、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4、节日习俗:(1)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2)吃粽子: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在众多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划龙舟习俗了。 5、 端午节之国外篇:(1)日本 (2)越南 (3)美国 (4)俄罗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好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以及国外端午节的习俗,希望这节课能让你们彻底的了解与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也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同时也能够对我们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感兴趣,从而能为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四、作业布置 1今天我们学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下节课我会抽点学生起来回答相关问题,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2、每个同学回去,去查一下你们感兴趣的节日的文化或传说,下节课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竞赛法 视频导入法,讲授法、ppt展示法附 录 (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板书设计: 端午节 1 活动竞赛 2 端午节的诠释 3端午节的意义 4节日习俗 5端午节之国外初评意见 教学助手(签名):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签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