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西饮食文化》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西饮食文化》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班会课 主 讲 教师
授课内容 中西饮食文化 助 教 无
授课对象 6年级 课 时 1
授课时间 45分钟 授课地点 课室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U盘,教案复印件PPT展示
课程特色 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是中西饮食文化,让学生在被提问的过程中思考他们平常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中西方饮食的差异或有没有在电视中看过其他西方国家是怎么用餐的以及他们用餐的讲究是什么,激起学生对中西方文化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兴趣,通过饮食这个接近生活的有富有特色遗迹文化内涵的方面,让学生通过饮食来了解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中西方饮食的差异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增加一些课外常识,不在仅仅局限于中文知识的学习,通过饮食的差异来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到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是会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用餐礼仪和饮食口味的差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
5分钟355分钟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在电视上看过外国人怎么吃饭吗?(叫同学回答)学生答:有....;没有....那你们有发现他们经常吃的是什么吗?跟我们吃的一样吗?(由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那么刚才同学都对老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回答,有些同学对中西方的饮食充满了兴趣,迫不及待想了解,所以今天的课就是讲中西饮食文化。讲授知识(一)播放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回答你们从视屏中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举手抢答。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然后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中 西饮 食 观 念:1、中国:(1)主要特点:a选料上猎奇,讲究物以稀为贵b原料加工复杂c烹调方法非常多 d口味偏咸,完全熟后再食用e有明确的主、副食概念提问:小组讨论并回答中国人以喜欢的食物口味是什么?让同学猜测下西方国家对食物味道一般倾向于什么?然后展示下一张ppt做总结) (2)饮食性质:a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b中国饮食习俗中对味的偏重,把饮食推向了艺术的殿堂c中国饮食具有随意性西方:(1)主要特点:a主食以面粉为主b原料较为丰富c制作方法较简单,同时也注重口味d饮食重科学,即讲求营养(2)饮食性质:a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b西方饮食习俗的着重点仅仅是原始的饮食实用性的延伸c西方饮食日趋规范化(三)中西饮食方式:1、中国:(1)用餐工具:筷子跟勺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般我们吃饭的时候是一家人坐一起吃吗?让同学踊跃发言。那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西方人他们去吃饭是怎么做的呀?分小组讨论,然后叫同学回答,再由老师做总结)(2)就坐形式: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 ( https: / / www. / s wd=%E9%A4%90%E6%A1%8C%E7%A4%BC%E4%BB%AA&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3PvnkPhFWnHubPAc3ujT1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1R1P1T1nH0dn1T4nWRznj0Y"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3)文化折射: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2、西方:(1)用餐工具:刀跟叉(2)就坐形式;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3)文化折射:个人主义——实用、理性; 隐私——个人自由;(四)中外饮食习惯:1、中国:(1)饮食的对象: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2)饮食习惯: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方文化遗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传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3)食物的热度: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 (《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吃惊。(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般都喜欢吃冷的还是热的东西呢?对比下西方的他们一般都吃冷的还是热的呢?)2、西方:(1)饮食对象: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2)饮食习惯: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食物的热度:西方饮食文化源于游牧文化。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但用于烹制食物的炉灶移动相对不易,食物的熟化较为不便,对食物的选择便逐渐趋向于凉食。再后来,西方人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而温度对食物营养的影响较大,有损于食物的新鲜感和天然性,于是便更加喜欢吃凉一些的食物播放视频,让同学们从视频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讨论,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并展示下面的ppt(五)中西用餐礼仪1、中国:由于上街课讲了,这节课就省略2、西方:(1)穿着要正式,整洁,不可太过随意(2)入席时,由椅子的左侧入座,男宾最好帮邻座的女宾拉椅子。(3)点餐时,按照开胃品、汤、 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的顺序来点。 ·就餐时,身体要坐得端正,身体和餐桌间距离以能使用餐具和饮食方便为度,手臂不要放在桌上。·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 ·餐巾用于擦嘴和手,离开席位时,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角,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用餐完毕后收起餐巾放在盘子右方。·当一道菜吃完,或不想再吃时,就把刀和叉并排放在一起,刀叉的柄朝自己胸部。如未吃完,只是为了谈话暂时停吃,就把刀叉摆成“八”字形,这样服务员就不会把盘子收走。·用过的刀、叉,必须放回盘子里,不能放在餐桌巾上。·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时别到桌下捡回,应请服务员另外补给。·咀嚼食物时避免出声。三、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了,相信各位同学还不想这么结束了,但老师要布置个小作业,让同学们去了解下你们家对饮食方面有什么不同与其他同学对比下,下节课来跟老师分享。
问答引入法视频展示、提问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再由老师进行总结与展示
附 录(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板书: 中西饮食差异:中西饮食观念中西饮食方式中西饮食习惯中西用餐礼仪 作业布置
初评意见 教学助手(签名):
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签名):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