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项脊轩志》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二)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B.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C.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D.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学,古代供生员读书的学校。文中“游县学”指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的考试。B.春官,古代官名,唐代时曾改礼部为“春官”,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文中“上春官”指的是归有光以举人身份上京科考。C.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恭简公”为魏校的谥号。D.封赠,指古代皇帝赐予官员已逝去祖先、父母与妻室以爵位名号,文中指朝廷对归有光之妻王氏的封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祖父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公公和婆婆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5.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责;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材料二:项脊轩志(节选)归有光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B.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C.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D.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与材料二中“吾妻来归”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B.“而必精以旨”与“夫夷以近”(《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C.“是岁南方旱”与“是鸟也”(《逍遥游》)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D.“述诸小妹语曰”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两句中的“诸”字含义不同。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圣俞为了得到这篇悼妻的铭文,除了亲临欧阳修的家门,还一年中给欧阳修写了七八封信,非常执着。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又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堪称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准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谢氏关注百姓疾苦。D.归有光亲手种下的枇杷树,现在已亭亭如盖,睹物思人,作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痛失爱妻之悲。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②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二)悠然亭记(节选)【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再变矣 凡:凡是 B.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C.吾妻归宁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乳二世 B.吾家读书久不效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往往而是 而烟云杳霭B.妪,先大母婢也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C.顷之,持一象笏至 不独一时之所适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室西连于中闺 D.其制稍异于前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2)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1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子 墨 子 言 曰 仁 人 之 所 以 为 事 者 必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去 天 下 之 害 以 此 为 事 者 也 然 则 天 下 之 利 何 也 天 下 之 害 何 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辨,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越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编自《晋书·李密传》)【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洗马”,也简称为洗马,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C.“劾”,弹劾,指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的奏章往往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裁决。D.“迁”,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除此之外,表示削职的还有“陟”“谪”“黜”等。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注】①姁姁(xǔ):温和的样子。②缉纑(lú):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2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镇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2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B.妣,已故的母亲。古代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古代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C.正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D.聘,指定婚或女子出嫁。本文中表示女子出嫁意思的还有“来归”。23.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A.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B.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因为他们和母亲很相像。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2)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2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情表(甲)李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乙)简明英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注: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2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B.听臣微志 听:劝告C.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 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D.不孝之罪弥深 弥:更加2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28.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工整的对仗句式,铿锵有力,感情诚挚,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B.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C.文段(乙)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举出“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历史和“匹夫无有不获之愿”的普遍事实。D.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29.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30.两篇文章都感人至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陈情”的相同之处。二、选择题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shèn)漉 栏楯(dùn) 修葺(qì) 垣(yuán)墙B.偃(yàn)仰 老妪(yù) 兀(wù)坐 异爨(cuàn)C.阖(hé)门 象笏(hù) 扃(jiōnɡ)牖(yǒu) 长号(háo)D.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 先妣(bǐ)32.下列句中划线字,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B.先妣抚之甚厚C.汝姊在吾怀 D.久不见若影3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34.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父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手阖(关闭)门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也 余既为此志(志向)3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古人把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B.斋名: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如“项脊轩”就是归有光的书斋名。C.“妣”指死去的母亲,死去的父亲称为“考”。成语“如丧考妣”指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含贬义)。D.“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36.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3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 B.语未毕,余泣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3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妪,先大母婢也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日过午已昏4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辟:比如) B.述诸小妹语曰(述:描写)C.迨诸父异爨(迨:怠慢) 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伞)参考答案1.C 2.D 3.A 4.(1)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2)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归有光)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 5.①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②家人的理解与信任,③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6.A 7.C 8.D 9.①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使自己内心焦虑,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②死后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用来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伤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10.A 11.D 12.B 13.B 14.C 15.(1)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2)心中无阻塞之处, 看到天地间的万物,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 16.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17.A 18.D 19.D 20.(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21.B 22.C 23.D 24.(1)(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难听的话。(2)先母半夜睡醒,督促我小声诵读《孝经》,如果我能熟练地、一字不错地背下来,(母亲)就十分高兴。 25.①勤劳能干:持家有道,常年忙碌;不辞辛苦,甚至常常劳作到深夜。②崇尚简朴:让仆人将炭屑做成炭团晒在台阶上;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物尽其用。③宽厚慈爱:对待奴仆厚道,公平;即使挨打,他们背后也不忍心抱怨。26.B 27.A 28.B 29.(1)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2)抛弃亲人上任就职,不孝顺的罪责更加深重。如果违背亲情而侍奉主上,您怎么会重用这样的人呢? 30.(1)都抓住统治者“以孝治国”这一核心;(2)都陈述了先尽孝后尽忠的理由;(3)都表达了必将尽忠陛下的感恩之心。31.C32.B33.C34.A35.D36.D37.B38.C39.B4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