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道法 主备人:课题 6.2师生交往课型 新授课 第 12课时(总38 课时)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友谊的天空",它是第一-单元内容的延伸。本单元从学生与朋友交往方面使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友谊,拥有怎样的交友智慧,特别是如何理性结交网友,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设计本单元的内容的目的是澄清我们在友谊以及网上交友中的- -些错误认识,为我们的成长指明方向。人的一生离不开交往。现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交往方式。本单元内容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呈现出“由古至今”“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先讲述古代一直延续至今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然后阐述的是当今教师作为专门职业有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在一般到个别的逻辑上,讲述了共性中的老师和个性中的老师两个层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立体地认识这一职业。最后,教材的内容升华为求同存异,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学情 分析 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本课所使用到的学习方法,如采访,调查等,都可以运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认为老师是刻板、严肃的,也可能像妈妈一样温柔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分不同风格的。学生的情感分析: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是畏惧多于喜爱,疏远多于亲近,因为人际交往初期都是这样的状态。学生的身心分析:七年级部分学生身处青春期,自身的封闭、羞怯、逆反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对于老师存在敌意会出现疏远甚至不友好的行为。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能力目标: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师生关系的各种现象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恰当处理。 3.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教学重点 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的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处理师生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一、单元知识树导入,明确目标 (预设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呈现学习目标 3、出示评价方法 二、新知探究:(预设20分钟) 知识点1 教学相长 问题:1、教学相长的含义/教学相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良好的教学关系有什么作用? 2、新型教与学的关系对我们的要求(你认为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3、亦师亦友的内容(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4、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5、怎样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明确: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5、(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知识点2 亦师亦友 问题1:(1)回顾与老师的交往,老师还扮演着什么角色?(结合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2)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明确1:(1)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2)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问题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结合教材P66阅读感悟) 明确2: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 问题3: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可结合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明确3: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数学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会对小奇说:要遵守课堂纪律,听从老师的安排与要求,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不跟老师闹情绪,不顶撞老师,更不放弃对本课的学习,如有误会或矛盾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以解决问题等等。 问题4:(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结合教材P63探究与分享)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我们应如何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明确4:(1)启发:一方面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个体差异、劳动成果,虚心接受他们的教诲;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的辛苦,和老师成为朋友。 (2)还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3)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5、(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教师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会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尊重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三、巩固练习,达标检测(6分钟) 用幻灯片出示习题,学生抢答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归纳:我始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8分钟) 见《课时练》本节内容 通过复习知识点,引出本课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设疑,起到了激趣的作用。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相长的内涵。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与老师沟通。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资料搜集,总结了一个经验,教学应该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等,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