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道法 主备人:课题 3.2增强生命的韧性课型 新授课 第 19课时(总 38 课时)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是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主要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提升生命的品质,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第二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本框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学情 分析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这种极端方式,既可以是指向外部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或绕开,有时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不强。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教学重点 发掘生命的力量教学难点 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一、单元知识树导入,明确目标 (预设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呈现学习目标 3、出示评价方法 二、新知探究:(预设20分钟) 新知探究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吗? 教师点拨:一帆风顺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而已。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分享活动: 你在学习、生活的经历中,遇到过怎样的挫折,这些挫折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件补充文本材料:独家专访残奥会冠军辜海燕:奖牌背后的坚韧及相关我国残奥会的相关材料。 课件播放视频:万幸!13岁男孩考试失利楼顶欲轻生,消防员飞身救下 对比两则材料,分析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辜海燕9岁,那一年她不幸遭遇车祸,左腿被高位截肢,但辜海燕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13岁男孩因考试失利楼顶欲轻生…… (1)“遭遇车祸”与“考试失利”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哪个更为不幸? (2)如果没有消防官兵的飞身抢救,这位13岁的男孩可能会酿成怎样的悲剧? (3)9岁和13岁,同样是未成年,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课件补充面对挫折调整个人心态的相关语句,并对部分语句进行点拨讲解。 再次呈现刘伟的个人心态 教师总结: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教师继续总结: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动画呈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里的“堑”和“智”分别指的是什么? 板块知识汇总:将第一板块的知识点以题目+答案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上。 新知探究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观看图片,如何理解生命的力量? 课件展示长津湖战役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教师对三幅图片分别予以讲解和点拨。 课件播放视频: 2021年10月21日,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长津湖战役“冰雕连”幸存者、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抱笔手书“长津湖”三个字,以此怀念牺牲的战友们。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 你看过电影《长津湖》吗,思考下列问题: (1)长津湖战役中,中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是怎样的? (2)面对困难,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应对的? 教师总结: 1 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并对相关的图片及事迹进行点拨讲解。 课件补充方法与技能: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展示图片,引发思考:猜猜看: 结合刚刚学到的知识,他们的生命的韧性,可能是得益于哪些具体的方法? 教师继续讲解:2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 下列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寻求哪些人的帮助,他们的帮助对我们生命的韧性有着怎样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总结点拨。 板块知识汇总:将第二板块的知识点以题目+答案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上。 三、巩固练习,达标检测(6分钟) 用幻灯片出示习题,学生抢答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归纳:我始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8分钟) 见《课时练》本节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资料搜集,总结了一个经验,教学应该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等,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