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14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民主与法治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专题14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民主与法治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14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民主与法治
角度一:发展全过程民主
【热点速递】
热点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并要求“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热点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新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10亿多选民1人1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县、乡人大代表:“十四五”规划“网络问计”中网友的“互助性养老”建议化为了具体举措: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一个月内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广聚民意,画好最大“同心圆”,全过程人民民主,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沉甸甸的成绩单。
热点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且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
【热点解读】
1.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请你分析我国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何重要意义?
(1)对国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对人民:①有利于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②有利于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参与民主生活,你应如何尽到国家小主人的责任?
(1)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积极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5)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5.为什么要强调“发展全过程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民族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应该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1)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发展全过程民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2)有助于着眼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有助于党和政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有助于凝聚共谋发展的社会力量,彰显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8.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哪些优越性?
(1)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2)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9.从民主参与的角度,参与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角度二:推进民主与法治
【热点速递】
热点一:一批监督机制首次落地。监督,是全国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责。2021年,一批事关国家运行、民众生活的全国人大监督设计首次落地。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这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首次向人大报告“家底”,接受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首次启动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以健全完善经济工作监督有关工作机制,将使中国人大的监督职能更为完善和有效。
热点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李克强总理在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社会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依法行政、大道为公,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80件次。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审计、统计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热点三: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发布。2022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治蓝皮书》披露,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关键起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热点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依据宪法而制定的。
热点五: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至少32名中管干部落马,至少37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这表明“打虎”“拍蝇”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彰显着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严惩腐败。
【热点解读】
1.为什么说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反腐一直在路上,反腐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哪些法律观点
(1)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3.请你为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4)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全面依法治国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5)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6)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同步检测】
单项选择题
“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2023年两会期间,近3000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发扬民主、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奏响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华彩乐章。这体现了( )
A.协商民主是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B.全过程民主是代表委员们行使权力的最重要途径
C.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证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这说明(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④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赵某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表达意见——民主协商
②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③孙某将跳广场舞的音箱拿走来解决噪音扰民——民主监督
④李某参与某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民主选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民主决策产生的。下列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下列活动体现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有( )
①小刚的哥哥利用假期在社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
②小红的爸爸作为市民代表参加水价调整听证会
③小明的爸爸参加了市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④小亮利用周末时间观看了“二十大开幕会”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构建起覆盖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的民主体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下列事实能够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 )
A.疫情期间全民积极参加核酸检测
B.市民积极举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C.人社部门推出多项全国“一网通办”业务
D.江苏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建议
7.2023年两会期间,“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热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下列不属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是( )
A.我市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表决通过
B.全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室意见
C.市政府通过《政风热线》栏目听取人民意见和呼声
D.某地方政府直接任用未经公示的一批新任命的干部
8.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学们围绕“民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其中你赞同的是( )
①小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②小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小娜: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④小杰: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9.【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只有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事实上,从202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已陆续展开。超10亿选民要直接选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他们在我国五级人大代表中占九成以上,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1)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随着两会的召开,网友们的线上建议也多了起来。大数据挖掘发现,2022年以来,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民生话题:家庭、收入、就业、公平、养老。拆开看,在排名第一的“家庭”话题中,“双减”最年动80后和90后的心。而在讨论“收入”时,“共同富裕”名列前茅。特别在浙江,它的热度追追领先。看来,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网友们都在积极建言敲策。广泛倾听民意,将人民所思所盼融入国家顶层设计,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2)网友们在线上建言献策是通过什么来行使民主权利?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全过程民需要全民参与,提升自己的民主意识,你会怎么做?
10.材料一:(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坚决纠治任性用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坚决严肃处理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问题。
(1)政府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国家权力应该如何规范行使?
材料二: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宪法宣传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兴衰。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有什么举措
【答案提示】
单项选择题:
1-8 DCCD CDDA
二、材料分析题:
9.(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时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我国社会民主是有制度保障的。
(2)①民主决策;②有利于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0.(1)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