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日本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日本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日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区域 认知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找出日本周围的海、洋,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及主要领土组成;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地理要素整体观。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感受、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认识日本区域特征与区域联系,形成科学的全球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能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及主要领土组成,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难点:感受、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认识日本区域特征与区域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学活动
引入 你见过什么样的日本,是37万平方公里上的比肩继踵,还是6800多个岛屿的星罗棋布?是富士山下数万棵樱花的幽香艳丽,还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从身边的地理,到远方的风景;从自然环境,到人文历史。300多秒的日本之旅,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一起,卫星,遨游。
日本的自然地理概况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的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四面环海,其主要领土呈南北狭长的半弧形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山地、丘陵广布,占总面积的约71%。人口约1亿2505万人,集中分布于沿海平原,是世界第十大人口国。海岸线曲折,拥有众多优良港湾。有6800多个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本州岛和四国岛之间有狭长的濑户内海。
日本突出自然地理特征—— 多火山地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2011年的3 11地震为世界历史第五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发了高约23米的海啸,造成19533人死亡,2583人失踪。世界约有1/10火山分布在日本,位于本州岛中部东沿岸的富士山是其最著名的一座火山,高3775.63米,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
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衣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跟我一起走进日本街头,感受其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典型。 每年四月上旬,三嶋大社的樱花迎来满开,你总会见到身穿和服的日本人,一边品尝日本特色小吃美味,一边欣赏樱花的花团锦簇。来到东京都中央偏西的新宿区,你会见到西装革履的职员踏着轻快的步伐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食 和食即日本料理,是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居酒屋,字幕显示),寿司、刺身、蒲烧鳗鱼等最具其代表性。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你会发现美式快餐、汉堡包等西方美食也已悄然进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建筑 行走在日本石川县中部金泽市的街头,以榻榻米、竹、石、纸、木等简单构成要素、以纯粹、和谐为风格的日本传统建筑随处可见。如果你想乘一列火车在喧嚣中缄默,你会惊奇的发现代表着东京历史、已逾百年的东京站,居然是融合了欧式古典风格和英国的砖造建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西方红砖炼瓦风格。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其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因此,日本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
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建筑 京都别名“洛都”,它的古建筑风格与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十分相近。位于东京都台东区的浅草寺是其最古老的寺庙,外形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样式;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为日本第二高佛塔,是传承中国唐朝的宽大屋顶结构的典型代表。
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文字 穿梭在日本的街头,你或许不会感到陌生,因为遍布街头的日本文字中有许多你熟悉的汉字,或许读法不同,但写法和含义基本相同。没有学习过日文的你阅读一段日本文字,甚至可以通过其中的汉字猜出句子的大意。
小结:通过卫星三维地图实现的日本卫星之旅,我们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及主要领土组成,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观察到日本人口大量集中于沿海平原地区,民族构成上以大和民族为主;通过街景浏览,我们透过日本的衣食住等方面,直观感受、认知到了,在地理条件和悠久历史的影响下,日本文化既包含了自身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特色,也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气息,更融合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