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学案 构建命运共同体 展现大国担当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学案 构建命运共同体 展现大国担当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初三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
构建命运共同体 展现大国担当
链接中考考点:
1.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什么意义
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这一理念被写入多个联合国决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哪些中国智慧?
(1)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3.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哪些影响(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1)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4)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将如何应对?
(1)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2)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时政热点链接:
材料一 2022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证明,病毒没有国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方愿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加大疫苗和特效药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在此,我宣布,2022年中国再向中亚国家提供5000万剂疫苗援助,并在有需要的国家设立传统医学中心。中方呼吁建立中国一中亚健康产业联盟。
材料二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举行;4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举行。
材料三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指出,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材料四 2023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时政命题预测
1.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6)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2)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5)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3.为什么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怎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加大对创新型科技研究的投入,为其提供物质保障。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在全社会普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洽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
(6)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弘扬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报效祖国。
(7)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人才合作、交流与竞争。
热点试题演练
选择题
1.(2022·广州)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不少运动员收到了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该设备通过超声波探头和摄像头实时监控障碍物并通过震动引导使用者避开。可见( )
①创新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②创新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③技术创新能推动经济增长④创新能让人们更有幸福感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泸州)2022年6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1组的9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该型火箭单次发射卫星数再创新高。这表明( )
①我国航天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②开拓创新是航天科技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③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全局发展的中心位置④我国航天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不存在差距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成都)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这是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航天员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同时介绍了他们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这旨在( )
①启迪科学智慧,弘扬科学精神②引领文明新风尚,塑造健全人格③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主④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B.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C.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D.完善数字中国战略
5.(2022·泰安)据统计,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5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位居世界第一。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到“天问一号”拓展我国星际探索新旅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系列航天成就表明( )
①我国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②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创新型国家目标已经实现
③航天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
④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2022·营口)【探索太空奥秘】
建设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开拓性贡献。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我国先后于2013年6月、2021年12月、2022年3月开展了3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授课影响广泛,不仅关联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且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持续不断地为广大青少年播种科学梦想,点燃青春希望。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科技现状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一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怎样做 (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中的“航天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
(4)“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助力中国梦,你将播种怎样的梦想来实现““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答案 1.C 2.B 3.D 4.D
5.(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构成了威胁。
(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化、合理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自身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具体实例:中国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带一路”;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与运行;中国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雅万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极大方便当地民众生活,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老铁路建成通车。
(3)个人: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健全人格,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养。
国家:心系祖国,奉献社会,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世界:扩大视野,胸怀世界,尊重差异,理解包容,真诚合作,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6.(1)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③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④有利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传承和发展创新的中华文明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
(3)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磨砺坚强意志;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增强生命的韧性,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