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西北、青藏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讲(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西北、青藏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5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主题二 中国地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
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6 归纳获取生活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评估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要求
教材链接
导学提示
《人文地理》下册P33—74
⑴小兴安岭和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产特色;
北京的地理位置、城市特色。
⑵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色;
上海的地理位置、城市特色。
⑶新疆和内蒙古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色;
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城市特色。
⑷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色;
拉萨的地理位置、城市特色。
⑸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区地方南
区地北西
区地藏青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小兴安岭
三、西北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
内蒙古草原
1.丝路明珠——新疆
⑴地理位置: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国界线漫长,邻国众多。
⑵自然环境
①地形:
②气候:
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可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喀什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新疆的气候特点与所处位置及地形有什么关系?
新疆深入内陆,远离海洋,不利于海洋上的水汽到达,再加上一系列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
新疆河流少,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每当进入酷热的夏季,河水流量急剧增长。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夏季流量大。
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
西气东输
这里沙漠连绵,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绿洲农业
1.丝路明珠——新疆 (3)生产特色
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木为生。
小麦
棉花
⑶生产特色:绿洲农业。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木为生。
成因 ①自然条件:
②人文条件:
表现
1.丝路明珠——新疆
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吐鲁番和哈密等地人们创造出一种灌溉设施:坎儿井。
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既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的蒸发,让有限的水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促进了绿洲农业的发展。坎儿井被称为“地下运河”
①葡萄、哈密瓜:
②棉花:
夏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新疆的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稳居全国首位。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读右侧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处的地形区是 (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图示区域生产生活特色明显,其“特色”
主要表现为 (   )
A.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B.盛产棉花,发展绿洲农业
C.临河建屋,水稻遍野 D.牦牛成群,雪域文化浓厚
C
B
5.(宁波中考)读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坎儿井这一灌溉设施的优越性在于( )
①能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
②地下暗渠引水,容易受风沙影响
③减少水的蒸发,灌溉更多的土地
④免去运水之劳,节约了劳动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7.(衢州中考)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棉花产区和加工、销售基地。其优势条件有 ( )
①光照充足,符合棉花的生长习性
②地广人稀,可大规模种植
③降水充沛,有充足水源便于灌溉
④精耕细作,生产历史悠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13.(丽水中考)随着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的开通,世界上首条沙漠环线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将形成闭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枣习性:喜光,喜干冷,耐湿热;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耐盐碱。红枣5-6月开花,9月成熟。 知识卡片与丽水市结对的新疆新和县,位于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沿线。新和县有着“核桃之乡”的美誉,其核桃不但销往国内,而且远销海外。新和县还盛产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枣等物产。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尔金山脉交汇处,一年有210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100小时。受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温与阿尔金山雪城凉爽气流的影响,若羌的平均昼夜温差达20°C以上。 ⑴图1中A是   盆地;B是   山脉,阿尔金山脉是  阶梯分界线。(3分)
⑵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若羌红枣甜度高品质佳的原因。(4分)
塔里木
昆仑山
第一、二级
若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冰川融水;(2分)
该地红枣开花期与成熟期气候较干冷,果实生长期热量充足。(2分)
⑶运用知识卡片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丽水市与新和县该如何做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分)
丽水可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新和提供支持;(1分)
新和可将核桃、葡萄等物产销往丽水,可将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荐给丽水;(1分)
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1分)
2.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⑴地理位置: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就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祖国各地的交通枢纽。
⑵城市职能: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阿尔泰山脉
天 山 山 脉
昆 仑 山 脉
⑶生产特色:对外贸易、商业、运输业发达。
四通八达的交通
新亚欧大陆桥
2.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能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①区位优势:
②交通优势:
③政策优势:
乌鲁木齐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
乌鲁木齐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乌鲁木齐已成为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它的开通使乌鲁木齐在中国西部乃至亚洲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支持
表现:
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亚洲中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成为覆盖新疆、辐射中亚、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重要前沿城市。
2.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⑷生活特色: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主要的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国际大巴扎就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它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堪称是一座集色彩、声音、气味于一体的博物馆。
4.(衢州中考)下列有关乌鲁木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经济中心 B.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C.高原上的“日光城” D.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D
3.草原风情——内蒙古草原
⑴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⑵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资源
内 蒙 古 高 原
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几乎都在400毫米以下,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原因: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地理位置:西北内陆,距海远
自然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植被:草场资源丰富
自然环境
生产:畜牧业
3.草原风情——内蒙古草原 ⑶生产特色
①畜牧业发达:
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
②毛纺工业发达: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
3.草原风情——内蒙古草原
⑷生活特色:




娱乐
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
蒙古袍。袍身肥大,适合牧民在马背上活动。天冷时,牧民可以蒙古袍里加里衬或棉里
主要有白食(牛羊的奶制品)、红食(牛羊的肉制品)、茶食(奶茶)
蒙古包。搭建和拆卸极为省力简便,不用挖坑建墙,也不用打地基,有利于草原植被的保护,适于逐水草而居
骑马,为了出行、放牧方便,人们多以马代步
①那达慕大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每年七八月),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许多比赛项目
②蒙古族长调,大多描写草原、骏马、牛羊等,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
③蒙古族舞蹈的抖肩、揉臂和各种马步,表现了骏马飞奔辽阔草原的舒展奔放
四、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
拉萨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⑴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植被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
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
耕地很少,但草场广布,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成因:①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质的合成;而昼夜温差大又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积累;②高寒气候条件下植株矮小,茎干少而叶量大
资源: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丰富的地热能。
西藏太阳能电站
矿产资源、地热能、太阳能、水能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
草场广布
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畜牧业
(支柱产业)
因地制宜
资料 青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5 ﹪,而牧草地却占全区面积的62﹪。
植被
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
成因 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一说青藏高原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畜种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⑶生产特色: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草牧业。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全国。
青藏地区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耕地面积少,牧草地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高寒地区:农业
河谷农业(小麦、青稞)
优势:
①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优势:光照强;日温差大。
劣势:气候高寒;降水稀少。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牧民们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独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雪域文化”。
特色 成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衣 藏袍 适应高原昼夜温差大,便于脱卸,也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食 以牛羊肉为主,奶制的酥油、酸奶和奶酪是必备食品 这些食品营养价值高、热量多,能抵御严寒
住 帐篷 便于搭建和拆卸,方便游牧生活,能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
行 马和牦牛 牦牛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负重爬山,被称为“高原之舟”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⑷生活特色:
6.(嘉兴中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
①利用坎儿井灌溉绿洲农业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位置 自然环境 生产特色 生活特色
内蒙古草原 我国 地区 地形: 气候: 气候。降水量几乎都在400毫米以下,降水自东向西 。 资源:
青藏牧区 位于我国的 高原,主要包括 . 地形: 气候: 资源:耕地很 ,但 广布,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成因: )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全国。
西北
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温带大陆性
减少
(原因:受 影响)
海陆位置
(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草场资源丰富
①畜牧业发达:
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
②毛纺工业发达:
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
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
穿蒙古袍、吃牛羊肉奶制品、住蒙古包、骑马出行、放牧、每年七八月举行最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青藏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
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

草场
①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质的合成;而昼夜温差大又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积累;
②高寒气候条件下植株矮小,茎干少而叶量大
矿产资源、地热能、太阳能、水能丰富
发展畜牧业
成因:
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耕地面积少,牧草地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畜种: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牧民们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独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雪域文化”。
穿藏袍、吃牛羊肉、酥油、酸奶和奶酪、住帐篷、骑马和牦牛出行
2.高原圣城——拉萨
⑴地理位置:
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⑵自然环境
①地形:
②气候: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 6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城市之一。
属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多晴朗天气。
2.高原圣城——拉萨 ⑶城市特色
拉萨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①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珍藏大量文物和佛教经典,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②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历史
文化
名城
大力开发利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
①成因:
②表现: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损失少,加之纬度低,因此日照时间特别长。拉萨平均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故有“日光城”之称
日光城
如今,太阳能资源包括光伏发电已广泛应用于照明、取暖、通信、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已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西藏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来西藏投资创业、观光旅游。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拉萨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建设。如今,一座座新建的园林公园,将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充满活力。
2.高原圣城——拉萨
⑷生活特色:
“打林卡”是藏族同胞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每逢春夏风和日丽的时节,他们在草地上支起帐篷,摆上青稞酒、酥油茶和各种小吃,饮酒聊天或观看文艺演出。
⑸发展情况:
读右侧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处的地形区是 (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图示区域生产生活特色明显,其“特色”
主要表现为 (   )
A.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B.盛产棉花,发展绿洲农业
C.临河建屋,水稻遍野 D.牦牛成群,雪域文化浓厚
3.(嘉兴中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与其生活特色对应正
确的是 ( )
A.藏族——糌粑 B.回 族——青稞酒
C.壮族——窑洞 D.蒙古族——吊脚楼
C
B
A
8.(绍兴中考)下图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的“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a处所在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②b处所在地区有独特的“雪域文化”
③该铁路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④流经该铁路沿线区域的河流均呈东西流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9.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名片” 。你认为合理的有 (   )
A.内蒙古草原——海拔最高的牧区 B.拉萨——日光城
C.乌鲁木齐——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 D.青藏地区——草原风情
10.(丽水中考)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畲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 ( )
A.问卷调查法 B.实地考察法 C.访问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B
A
11.(嘉兴中考)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甲区域地形图
图2:乙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表1: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
项目 城市 1月份 7月份 年降水量(mm)
日均最高温(℃) 日均最低温(℃) 日均最高温(℃) 日均最低温(℃) 喀什市 0 -10 32 18 64
成都市 10 3 30 22 904
⑴据图1、图2,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3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自然原因。(4分)
地形区:
甲是塔里木盆地,
乙是四川盆地。(2分)
地形特点:
四周高、中间低。(1分)
甲区域温差大,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河流少且流量季节变化大。
乙区域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4分)
⑶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3分)
坎儿井。(1分)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耐旱、附加值高的农作物。(2分)
12.(金华中考)穿越高原雪山,谋划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写出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我国最大的湖泊A和山脉B的名称。(2分)
A.青海湖;
B.唐古拉山脉。(2分)
⑵请分别指出制约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因素。这两个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方面有何相同点。 (4分)
青藏地区:热量; 西北地区:水分;(2分)
相同点: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2分)
⑶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概括青藏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对该地区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 独特的藏族文化。(2分)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分)
五、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2.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 确定主题 元阳梯田
第二步 拟订提纲 梯田发展的历史;家乡的自然环境;
梯田的生产状况;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三步 实施调查 第一组:通过查阅图册和杂志、搜索网络等途径,寻找各种有关元阳梯田的资料(文献调查法)
第二组:实地考察梯田和村落,拍摄照片,记录调查结果(实地考察法)
第三组:设计调查问卷,对梯田里劳作的人们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
第四组:探访村寨里的老人(访问调查法)
第四步 撰写调查报告 来自家乡的报告:元阳的历史,元阳的自然地理特点,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哈尼人日常的生产劳动状况;哈尼人的民族风情
1.社会调查范例: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江河湖泊,但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结合你所在地区用水情况作一次居民生活用水状况的调查。  
列出调查题目 我市(县)居民用水状况及对策
列出调查方案 ①目的 通过对居民生活用水状况的调查,了解供水情况及用水的浪费程度,认识节水的紧迫性,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②对象 居住地周围居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环保局
③内容 水源状况、用途和用水量、影响水库的因素
④方法 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根据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①治理生产、生活用水污染;②提倡节水,合理优化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③改革水价机制以制约用水量;④提高植被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2.中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意义。
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⑵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⑶有利于提高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行使监督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