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公案备考人 个案备考人 课时 1课时课题名称 1.3 人口容量 预习时长 40分钟考纲考点要求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核心素养落实 区域认知:不同区域,其自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其区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综合思维:从各地理要素的多个角度,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材料分析,能确定某一区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能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区别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逻辑性比较强,适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情境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组织本节的教学活动。重点 理解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理解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必须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利用资料,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难点 理解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公 案) 个 案[导入] 师:(叫一个同学)你们宿舍住多少人?假设你们宿舍住20人会怎样?那假设住1人呢?宿舍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最合理人口数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主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新课讲述]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产生背景: 数量庞大、与日俱增的人口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产生更严峻的生态环境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已充分感受到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解释产生的背景,并以框图展示产生的逻辑关系,如下: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短缺,环境的破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读图分析: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1、概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 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影响因素: (1)资源的数量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练习: 材料: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可能会不断减少。说明了人均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2)读图“木桶效应”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该国家或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练习: ①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水资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例:日本多山地,土地资源匮乏,矿产资源严重不足。但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大量的人口。 展示:日本工业原料进口输入示意图 3、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A、悲观者认为 B、乐观者认为 C、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认为 把全班同学编排为2个大组,从中挑选一个作为主持人,一个小组持悲观者观点,另一个小组持乐观者观点,这样才能形成针锋相对的辩论立场。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学习了以上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后,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 3、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4、 人口过多引发的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的“合理规模”。小到一个城市,大到整个地球,人口容量到底多大才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不管人口数量具体是多少才合理,我们首先要有人口合理容量的意识。敬畏人口合理容量,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如何保持人口合理容量 ①倡导国际合作: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 ③人地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P19活动 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 我国生育政策宣传图片展示分析: (1)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意政策,有效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小结] [板书设计]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2.影响和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人均消费水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2.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4.人口过多引发的问题 5.如何保持人口合理容量 [作业] 练习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