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告别假努力,学会真自律》心理小剧场——小陈的生活小陈是一名中学生,每天她都准时到校,每堂课上课的时候,不管哪一个科目,小陈精心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笔,上课埋头抄笔记,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个要点都记录下来,但是却从不思考,笔记密密麻麻,但是课后却发现看不懂笔记。每天晚上,小陈计划的学习时间为2.5小时,8点之际,小陈先准备好水杯,切好水果,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找到自己的最舒服的姿势,带上耳机,做好一切充分学习的准备,9:00之际正式进入学习,每写20分钟的作业,小陈要玩30分钟的时间,由于自己的不专注,因此每天的作业要写到12点。对于学习,小陈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平时在微信收藏夹收藏了许多学习方法,复习资料,各种学习干货,但是这些收藏夹从来没有再次打开过。小陈打印了很多课堂资料,但是却从没再次看过。学习过程只喜欢做自己擅长的题目,遇到难题就跳过。小陈的英语成绩很差,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成绩,她对于英语有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她觉得应该从英语单词开始入手,每天坚持背诵单词书上的单词,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必须从单词表的第一个单词开始背起,日复一日都如此……讨论:你如何看待小陈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身边存在跟小陈同学一样的身影,这些同学每天准时到校,认真完成听讲,每天学习时间很长,别人在玩的时候,她也在忙着抄笔记,每天晚上熬夜完成作业,但出乎意料的是每次考试都是成绩很不理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子的经历,感觉自己明明很努力去做一件事,每天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意呢?这些给人营造了积极努力的样子,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是自我感动,认为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就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现象我们称为——“假努力”,一句话概括就是做任何事情,看起来很努力,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也许你每天打着上进和努力的旗帜,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花大量的时间做了很多无意义的事情,营造了“学霸”的人设,或许,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你有这种情况吗?——假努力自检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照以下的行为进行自检,如果自身存在以下行为,请将其列出写于学习单的左列。每天早晨起床计划满满,安排了一整页的清单,写着最长的计划,做着最短的坚持,完成每件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老师上课讲的不加思考全部抄下来,课本上密密麻麻、满满当当的笔记,营造出自己认真的假象,而课后笔记从不看。做题只做简单的,难的就跳过看解析,只做自己一定会的事情,一遇见难题就跳过或者抄答案,只是在不停的刷自己会的题目。看书学习不专注,看书5分钟,刷微信1小时,学一下要刷一会手机,每晚在书桌前的时间很长,但是实际真正的学习时间很短。搜索很多复习资料,学习内容,放进收藏夹里,安装了很多背单词app,但从不打开,觉得拥有了就有安全感,总在等准备好了再开始学习学习,但实际却从不打开。错题本非常的漂亮,但是压根不会归纳思考我为什么会错,只是一味的机械抄写,觉得抄上去了下次就一定不会错误,直到考试又出现原题才开始后悔?作业没错但是急着要交,一边抄别人的答案,一边想我就抄这次,等我有空再好好再做一遍,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可以让你重新做昨天的作业,因为明天又有明天的作业。非常容易自我感动,每天学习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明明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总觉得自己很刻苦,其实只是自我感动罢了。学习前做足仪式感,摆好水杯、带上耳机,选一只最好看的笔,摆上零食,半个小时过去了……仪式感还没搞完,而人家已经做完一套题目了。每天放学回家先玩几个小时,十点才开始熬夜完成作业,第二天又非常的困,老师讲的东西又听不进去,然后晚上又继续补白天的内容,如此恶性循环。把时间花在了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对于不喜欢的科目压根不会去看,认为自己有一科优势学科就够了,还为自己感到自豪,实际却因为偏科,总排名上不去。每次考试后都给自己打了鸡血,列了很多计划,决心好好努力,但是第二天就会用各种借口来推脱,维持原状,直到下次考试,又失败,又给自己打鸡血,如此恶性循环。关于“假努力”专家表示:“假努力”的实质就是用形式的忙碌掩盖思维的懒惰,用时间的消耗来逃避困难的解决,用心理上的纠结来对冲学习的压力。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一般是自我认知缺乏的体现。绝大部分同学会被自己在学习上耗费了大量时间、放弃了很多娱乐时间的表象所迷惑,单纯的认为:我花时间学习了,我已经很努力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精神力、学习力上的消耗,并不是“真勤奋”。为何热衷于“假努力”?给自己心理安慰:告诉自己“你看我都努力了还学不好,这也不能怪我呀!我是真的学了!”,一定程度可以给与自己积极的心理安慰!懒惰的本性:我们的大脑是懒惰的,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它喜欢做“快乐”“熟悉”的事情,真努力挺累的,所以大脑希望通过“假努力”来欺骗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渴望被认可和表扬、赞美,这种表扬可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假努力”的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假努力”让我们的精神持续性地紧绷,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假努力”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努力”过后,我们仍旧在原地。在这样的结果影响之下,你会有一种你努力了但是没有任何收获的错觉,其实那些努力并不是真正的努力,而是所谓的“假努力”。这就会给自己的心里产生一种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的错觉,对心理会有一种消极的影响。假努力比不努力还可怕,不努力还能给大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只是不努力,如果我努力一定会做的更好的”这样子的信心,但是长时间的努力却没有收获会不断打击人的自信心,一点一点消耗对我们对学习的热情,最后变成“破罐子破摔”。真努力,我可以学会时间管理想到就去做,不能再拖延和等待了,否则,这件事就会拖延很久甚不去做,这就是2分钟定律——如果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可能就会拖延好久甚至不去做。每一个我都有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行“快乐原则”,超我遵行“道德原则”,当你要做一件事情之前,本我跟超我会互相打斗,如果你的超我打赢了,那么恭喜你很自律,如果你的本我打赢了,那么很不幸,拖延产生了。所以为什么要在2分钟之内行动呢?因为你如果不马上行动,你内心那个超我可能就会被本我打败了,你就可能不会行动了。所以一旦你给了他们机会抗争,那么本我就可以打赢了,为了避免超我被打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这是最佳的决策。学会能量管理第一步做好了时间管理,第二步我们要做的是能量管理,才能保持每天元气满满,那么如何补给我们的能量呢?必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大脑的海马体每天都存入我们很多新的知识的记忆,但是海马体的容量是有限的,慢波睡眠有助于我们将海马体存储的东西转移到容量更大的大脑皮层,强固我们的记忆力,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对我们的记忆力至关重要,进而能量状态会越来越好。设置目标的下限有时候,我们仅仅有欲望是不能够的,总是追求高难度的目标,往往会事与愿违,竹篮打水一场空,长时间的失败会让我们陷入自卑、失望的消极心态,会让我们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我一定要复习完4个单元,我一定要背诵50个新单词,我一定要学习8个小时,总设置高难度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尝试也设置下限,给自己一个至少的“低目标”,比如,我今天要背诵50个新的单词,至少要背30个……我今天要复习完三个单元,至少要复习完两个单元……当我们完成了目标的下限,我们可能就更有动力去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这就是目标趋近效应,就是说当人们感觉已经接近目标,就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实验证明,只要让人知道,他现在有多么接近目标,他的动机就更强。每天难度+0.1马拉松运动员也是从坚持跑1公里开始练习起……那么学习也是,每天给自己增加0.1的难度即可,就多学习一点点,30天后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人如果每天停留在原地踏步,每天陷入假努力的陷阱,一年后还是毫无长进,因为1的365次方是1。假如你每天进步一点点,1.01的365次方是37.8,一年后你可以提升到原来的38倍,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天增加0.1难度,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此以往,那么你一定有收获的。提升专注力3h懒散学习 vs 2h专注学习+1h安心玩耍,你选择哪个呢?一小时学习,59分钟在看手机,1分钟打开书,这不叫努力,这叫浪费时间!与其花大量时间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不如提升专注力,然后多余的时间尽情玩耍。付出时间≠足够努力!减少形式主义学习是一件不需要仪式感的事情,好看的文具并不会帮助我们提高成绩,好用才是王道。笔记本不需要最好看,但是需要突出重点难点,便于我们复习即可!上课需要认真听讲,笔记记重点,其他的课后补齐,让自己上课轻松一点儿。学习三要素学习的时长都是带有欺骗性的,试试学习前列出三要素:学习内容:完成英语卷子需花时间:2小时总结反思: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完善错题本学会输入支撑输出输出是最好的输入,找一个你想要学习的内容,首先自己理解它,尽可能熟悉新的知识区,再将学到的知识讲解给其他人。假如自己是一个老师,想象一下该怎么教,才能使别人理解。——费曼学习法摆正心态自己要深刻不断提醒自己,避免陷入自我感动中,假努力的人容易产生“明明我这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不好呢?”的想法,给自己的心里产生一种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错觉,从而失去面对困难的动力,容易让我们陷入挫败、自卑的情绪中,要不断时刻提醒自己摆正心态,时刻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努力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