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单独谈“坚冰”型人格:坚守自我,拒绝融化,抵抗诱惑,绝不妥协。
2.单独谈若“水”型人格:善于改变,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成就自我。
3.最佳立意(找到二者关系):既要像水,适应时代的变化,又要像坚冰,坚守内心的原则。
【优秀题目】
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2.行若水,心益坚。
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
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
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
【优秀范文】
1志定明心处,万事化风涌
一叶孤舟,随波涌流,破舸沉釜,志在永存。无畏于道路上的风起云涌,无惧于生活中的世事无常,在变幻中明定内心,在坚持中寻找变通,最终才能成就完整的自己。
立自视,破于坚冰明壮志。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在万物皆于漂浮中时,我们都应明定自己的壮志。就如说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先生;隐姓埋名二十八年专研于原子弹和氢弹的邓稼先教授;带领团队于贫土中长出新庄稼的袁隆平院士……他们在如此激荡的时代中坚定着自己的内心,是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或许他们也懂得不惧于长川击流。不因一叶障目,而不识神秀岱宗;不为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坚定内心所望、所想、所愿,才能自视天地,不畏激流。
望百川,随于风雨懂变通。
并非所有人的成功之路都为一帆风顺,但正所谓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幼时失聪的江梦南在落后的小山村长大,她并未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学习从落魄中一飞而起,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从小坚定梦想要去打乒乓球的邓亚萍却因身材矮小而被省队国家队拒绝多次,但她不认服不肯输努力改变自身,最终成为了世界夺目的“乒乓女王”。正可谓“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目冲天,”与其执扭地困住于自身,不如适时改变懂得变通。
有诗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些事迟一点晚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不被激流所击溃,随于风雨方能成一员大器!
圆己梦,恒于雄心海平阔。
若有“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的坚恒壮志,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故通达,那么方能变为一名“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的圆梦青年!
坚恒并非不懂圆滑,变通也并非泯泯于众人随波逐流,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互成大器,才成就了如今的我们。
花落于时令,一昧知求,功成名就。志定明心处,万事化风涌,坚恒成此路,幻形成刻舟!
【老师点评】
文章开篇托物起兴,顺势点明文章的中心观点:“变幻中明定内心,在坚持中寻找变通,最终才能成就完整的自己。”然后,作者以“立自视,破于坚冰明壮志”、“望百川,随于风雨懂变通”、“圆己梦,恒于雄心海平阔”形成了三元结构的论述思路,“坚定”与“变通”先是分而论之,之后又合二为一,体现思考的辩证性、融合性。文章最为精彩之处是行文中有多处诗句、名言、警句的恰到好处的引用,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增添了文化的底蕴,提升了思想高度。而且,本文素材的运用多样化,并且记叙、议论、抒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强化了文章论述的思维厚度,拓宽了写作视野。
2.茂林繁花处,狂风骤雨时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流,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平轮。”歌德在《浮士德》中的唱诵像是激越的开幕式,成为尘世喧腾的前奏。
我们的生命疲惫地跳动于这样拥挤的庞大的背景音乐里,悠扬地沉淀在在整个世界。然而时代的奏鸣曲,终究跌宕起伏,升腾离奇,于是这样的辗转、探索与自证中时而搅动出刺耳的音符,何不将“坚冰”与“清水”相融,化独奏为合声?
熙熙攘攘,坚冰棱角可曾抹去。
君不闻,褶皱书页微茫处,一汪兰池,无尽限的椒丘与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还带着屈子襟袖间干年前遥远的芬芳;君不闻踽踽独行的箭垛者,右窭困中也曾行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君不见磁石一片,孤帆一剪与干戈寥落处的芦花漫地,还映着文山眉宇间自古人生的鲜红色彩:君不见,怒发冲冠的赴死者,也曾在黑夜将赫赫丹心镌刻了古今……
于倾颓之际敲砸冰冷的琐链,以鸣音的愤怒传递心底的不满,于临难之时纵展丰满的羽翼,以逆风的掠过璨然生命的华章,即使被迫匍匐在地为蝼蚁,也要宁为碎玉,棱角分明。
浩浩荡荡,清水变幻岂敢淘洗。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流,在柔软无骨的宣纸上,挥毫惊心动魄的风雨,激荡千年历史的回响。苏轼也许没有更大的气魄改变天地,可他用眷恋与豁达容忍一个刻薄与逼仄的时代,在诗与远方上洒脱了广漠的人生。时代的荒芜,使他经历边心灵桎梏中的人生繁华,但却又在风雨时,积聚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他笑着转身,那丛丛以风骨盛放的繁花处,有东坡最绚烂的一朵。可见,有一种逆行叫笑着放逐,有一种力量叫放眼波澜----清水如斯,奔赴山海。
上善若水,何尝不是在于对非黑皆白的世界的蔑视,展示一种柔而有韧的蓬勃力量。勇敢就义可以是一种“坚冰”式的果断抉择,有时却不如给自己的存在觅得容身之所,似是激流碰撞陡石后的酣畅转弯,这样的生命得以提升,就算受尽揶揄,孤身走暗巷,又何妨?
于时代发展中成长的我们,如此这般人生桎梏早已不复存在。可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走向茂林繁花抑或狂雨骤雨。于家国大义,前辈的“坚冰”从未过时;于个人成长,有“若水”之变也未尝不可。
坚守与变通是人生某段心路历程的陡峭与坦荡,是个体生命体验中圆融而练达的心态,也是逐一壶月光白的洒脱自适。行马茂林繁花,也许狂风骤雨,愿你我都有直面的勇气和自我思变的魄力,才不至在人间丢盔卸甲。
【老师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开篇诗性化的铺垫后,以“何不将“坚冰”与“清水”相融,化独奏为合声?”的反问方式明确文章中心观点,然后以“熙熙攘攘,坚冰棱角可曾抹去。”、“浩浩荡荡,清水变幻岂敢淘洗。”两个分论点建构行文思路,将“坚守”与“改变”的思辨性论述得深刻而富有意蕴,尤其最突出的是本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似如字字珠玑,含蓄隽永,涵蕴哲思,读后有余音绕梁之感,可见文学功底深厚,才有如此创作的风范与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