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千百年来,《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敬服之情,无以复加。而《归去来兮辞》确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题 解
回 去 吧
归 去 来 兮 辞
助词,无义
语气助词
回 去
文体介绍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两者都注重铺张扬厉,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但实际上,辞的抒彩更浓厚一些。
辞,讲求押韵,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回忆作者
陶潜,又名_____,字元亮,____(朝代)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自号作“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渊明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序文
1.词语:
给、幼稚、生生所资、术、亲故、风波、切、慷慨、寻
2.句式:
自役、丧于武昌
3.文化常识:
粟、长吏、仲秋、乙巳(P95)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文中的韵脚字
第一段:押两个韵:①uì韵,韵脚是“归”、“悲”、“追”、“非” ②ì、uì韵,韵脚是“衣、微”
第二段:押两个韵:
①u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
②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押一个韵ou 韵脚是“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 “之”“期”“耔”“诗”“疑”
chóuchàng
yáng
熹微
zūn
shāng
miǎn
jiǎo
xiù

huán
yǎotiǎo
huáng
gāo
zhào

正音:
惆怅





庭柯



盘桓

窈窕
遑遑

学习第一段
词语:
胡、役、奚、谏、追、实、其、是、征夫、恨、熹微
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
自安
(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
第一部分(第1段)小结:
学习第二段
词语:
载、就、柯、怡、审、策、流、矫、遐、翳、盘桓
典故:
三径
具体分析
归途
归心似箭
抵家
欣喜若狂
居室
舒适安逸
涉园
流连忘返
  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
第2段内容概括:
学习第三段
词语:
以、言、焉、悦、亲戚、情话、乐、琴书、畴、或、棹、窈窕、善、得时、行、休
表明心志,不改初心。
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
 出游的方式。
 游中所见所感。
第3段小结:
学习第四段
词语:
寓、复、曷、委、遑遑、之、帝乡、怀、植、皋、舒啸、临、聊、乘化、奚
承上而问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自我解答
不求富贵,
不求成仙
良辰、植杖耕耘、
舒啸、临清赋诗
卒章显志
乐天安命


第四段:
自责之辞
自安之辞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居家
出游
归途(归心似箭)
抵家(欣喜若狂)
室内
园中
心志
交往
出游
所见
归去来兮辞
所感
(第1节)
(第2,3节)
(第4节)
归途: 舟-风-问-恨
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
室中: 引-眄-倚-审
园中: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
交游: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
背诵提纲:
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
写作背景
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探究阅读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一些,我们不宜提倡。但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潜果真不想济世?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有陶潜付诸就行动。他晚年做的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他不乏济世的热肠。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内心没有惆怅。细读本辞,既有田园回归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至今,辞
中反映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总能引起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潜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他永远是旧时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悟以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取独
取独
助词,的
取独
动词:去、到

一词多义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承接
一词多义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3、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一词多义
行(xíng)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2、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3、引以为流觞曲水(导引,引来)
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譬喻,此有“言谈”、“说话”之意)
5、旁征博引(援引,引用)

一词多义
1、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2、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3、退而论书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筒) 4、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
2、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3、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四匹马拉的车)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
一词多义
乘(chéng/shèng)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园,在园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
2: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用桨划)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
实迷途其未远(迷途,误入迷途)
词类活用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幼儿)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4: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词类活用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 …现出愉快的神色)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 …安乐)
6: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以…为快乐)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胡为”即“为胡”,“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特殊句式
3 省略句
  (1)(余)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