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 第六章 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左右滑步垫球单元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平三 第六章 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左右滑步垫球单元计划

资源简介

《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左右滑步垫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软式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体能、兴趣、意志、差异等基本情况,从单元及课时的角度充分思考,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因素,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软式排球教学课时目标及单元目标达成。
二、教材分析
由于软式排球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趣味性、安全性、可控性、基础性、广泛性等特点,以及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弹跳、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所以该运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好项目。本单元基本内容,包括握接球准备姿势、正面双手垫球 跨步移动垫球、前进步和后退步移动垫球、左右滑步移动垫球、交叉步移动垫球及比赛规则基本知识和技术,虽然教材技术动作相对简单,但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五次课初步掌握尚需科学设计。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五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不断递进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求胜的欲望,全班28人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对基本移动步伐和正面双手垫球都基本掌握,24名同学能够连续完成对垫和步伐移动,其他4名同学还有待提高
四、目标预设
依据“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制定本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①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材趣味性,发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及课后学练完成学习任务。
②合理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通过用心去体会、模练动作,使100%的学生运动技能达到“本单元评价标准”的一般(及格)水平,60%的学生达到“本单元评价标准”的良好水平,30%的学生达到“本单元评价标准”的优秀水平。
③由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有针对性在每课时适当安排与项目相关体能练习,使100%的学生“相关体能”测试达到“本单元评价标准”的一般(及格)以上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合作意识、道德行为以及调控情绪的能力,100%的学生达到“本单元评价标准”的一般(及格)以上水平。
2、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各节课时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见1~5课时教学目标。
五、内容设置及解决策略
本单元学习内容包括接球准备姿势、正面双手垫球 跨步移动垫球、前进步和后退步移动垫球、左右滑步移动垫球、交叉步移动垫球及比赛规则基本知识和技术,虽然教材看似简单,要通过五次课让学生初步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注重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每节课主教材要在前3~4节课的有限时间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余下的课时就是反复强化、巩固提升,同时每次课后都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练任务,由小组长负责指导组内同学完成。为达成课时及单元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及评价的激励性策略。(见下表)
周 课次 内 容 解决策略
知识技能(包括重难点) 相关体能
第一周 1 主教材1:移动步伐(双手跨步垫球)重点:步法移动技术。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2:正手双手自垫球 重点:垫击球的部位。难点:移动接球主教材3:介绍与本课教材有关的比赛规则(在示范讲解中渗透)。 提高反应速度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纠错,激励评价。学法:自主模仿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典型示范、反复练习。
2 主教材1:移动步伐(前进步、后退步移动垫球)。重点:步法移动技术。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2:正面双手垫球 重点:垫球手型及动作要领。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3:介绍与本课教材有关的比赛规则(在示范讲解中渗透)。 提高位移速度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纠错,激励评价。学法:自主模仿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典型示范、反复练习。
3 主教材1:移动步伐(滑步移动垫球)。教学重点:左右滑步移动垫球动作。教学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2:正面双手垫球 重点:垫球手型及动作要领。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3:介绍与本课教材有关的比赛规则(在示范讲解中渗透)。 1、提高反应速度练习。2、提高位移速度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纠错,激励评价。学法:自主模仿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典型示范、反复练习。
第二周 4 主教材1:主教材1:移动步伐(交叉步移动垫球)。重点:步法移动技术。难点:快速移动后全身协调用力垫球。主教材2:介绍基本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在示范讲解中渗透)。 1、提高反应速度练习。2、提高位移速度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纠错,激励评价。学法:自主学练、分组合作学习、典型示范、反复练习。
5 主教材1:合作性的、对抗性的教学比赛。重难点:步法移动配合。主教材2:单元学习评价。 相关体能测试 合作性的、对抗性的比赛,分组考评。
六、单元教学相关准备
1、教学情境设计
场地设计及器材配置摆放有利于教师组织执教,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
在教学中,按能力分成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管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练习过程中创设音乐情境(选择节奏、韵律适中的音乐),调节学生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2、准备活动设计
软式排球运动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但必要的关节、韧带、肌肉等身体活动是要做充分的,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本单元设计了综合性的包括跑、关节活动、专门性练习和趣味游戏相结合的准备活动,为每次课主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3、相关体能设计
每次课安排适当相关体能练习,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发展能力。如:提高反应速度练习(包括快速起动做前后步练习、快速起动做左右滑步练习);提高位移速度练习。
4、教学游戏设计
软式排球运动是变化多、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快,动作灵活等,教学中运用“自垫比赛”、 “双人对垫比赛”、 “教学比赛”、“移动脚步接力比赛等,发展学生软式排球运动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单元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课程目标”是“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所以单元评价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并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要合理设计)。(见下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满分10分)注:每次课评价记录 折算得分
A等10分 B等9~8分 C等7~6分 D等5分以下
运动参与 出勤率 90%以上 89%—80% 79%—60% 59%以下 求平均分
课堂表现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课外运用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满分70分)注:充分考虑提高幅度 折算得分
A等70~63分 B等62~56分 C等55~42分 D等41分以下
运动技能 准备姿势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求平均分
正面双手垫球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移动步伐垫球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教学比赛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满分10分)注:充分考虑提高幅度 折算得分
A等10分 B等9~8分 C等7~6分 D等5分以下
组织合作 团结协作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求平均分
敢于尝试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即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组内评价及师评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时间:单元最后一节进行。如果学生掌握程度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也可延期进行,给学生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评价统计:“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组织合作”三个方面得分累计为本单元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