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2、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3、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萃取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要点1、重点: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和分离原理。2、难点: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和分离原理。基础梳理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二、物质的分离1、分离原则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 ,得到各纯净物。分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各物质的损失,各组分要尽量纯净。2、分离方法(1) 方法:过滤、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液化、渗析、盐析等。(2) 方法:加热分解、氧化还原转化、生成沉淀等。三、物质的提纯1、概念:提纯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质中的杂质 的过程。它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 。2、提纯原则(1) :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2) :在提纯过程中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 :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4) :被提纯物质易复原。四、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1、蒸馏——分离和提纯 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分离、提纯的有机物 ,其沸点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2)实验装置(填仪器名称)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 。②碎瓷片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是 口进入, 口流出。2、萃取——分为 萃取和 萃取。(1)萃取的原理①液 液萃取是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 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②固 液萃取是利用 从 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2)萃取剂的条件及常用试剂待分离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 ,常用的萃取剂有 、 、二氯甲烷等。(3)分液: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分开的操作。(4)主要玻璃仪器为 、烧杯。微点拨:①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能互溶,且不与溶质反应。3、重结晶——提纯 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方法(1)原理: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不同而将杂质除去。(2)溶剂的选择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 ,易于除去。②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能够进行 。【归纳总结】混合物 试剂 分离、提纯的方法 主要仪器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烧杯苯(苯酚) NaOH溶液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溴苯(溴) NaOH溶液苯(乙苯) 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续表混合物 试剂 分离、提纯的方法 主要仪器乙醇(水) CaO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乙醛(乙酸) NaOH溶液肥皂(甘油) NaCl 盐析 漏斗、烧杯淀粉(纯碱) H2O 渗析 半透膜、烧杯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洗气瓶课后练习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溶性A -98 57.5 0.93 可溶B -84 77 0.90 可溶由此,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 B.升华 C.分馏 D.分液2.欲除去甲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 )试剂的装置。A. 澄清石灰水、浓 B. 酸性溶液、浓C. 溴水、浓 D. 、碱石灰3.现有四组混合液:①溴与溴化钠溶液②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③苯与溴苯④油脂皂化后硬脂酸钠与甘油的混合物。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盐析 B.萃取、分液、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蒸馏 D.萃取、分液、蒸馏、盐析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甲酸(甲醛):新制悬浊液,过滤C.乙醇(水):加足量生石灰,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5.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所用试剂 方法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B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C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6.绿原酸具有抗病毒、降血压、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利用乙醚、95%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提取绿原酸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提取液”获取“有机层”的操作为分液B.蒸馏时选用球形冷凝管C.过滤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D.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7.某兴趣小组依据所学知识,在实验室制得了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现拟分离该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回答:(1)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I需使用一种用于分离的仪器,其名称为________,操作Ⅱ和操作Ⅲ均用到的同一种分离方法是________。(2)在得到的产品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二、1、逐一分开 2、(1)物理 (2)化学三、1、除掉 除掉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2、(1)不增 (2)不减 (3)易分离 (4)易复原四、1、液态(1)热稳定性较高(2)蒸馏烧瓶 温度计 冷凝管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使液体平稳沸腾,防止暴沸 下 上2、液 液 固 液(1)①溶解性 ②溶剂 固体物质(2)大 乙醚 乙酸乙酯(4)分液漏斗3、固体(1)溶解度 (2)①很大或溶解度很小 ②冷却结晶课后练习1.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A和B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而二者都溶于水,则不能用过滤、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C。2.答案:C解析:因试剂必须能吸收 , 并除去带出的水分,但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而酸性溶液氧化时会生成混入其中, 乙烯能和溴水加成,所以选择的试剂为:溴水、浓 ,故选C。3.答案:D解析:③溴与溴化钠溶液互溶,但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选萃取法;②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分层,可分液分离;③苯与溴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可蒸馏分离;④油脂皂化后硬脂酸钠与甘油的混合物,可加氯化钠降低硬脂酸钠的溶解度,可盐析分离,故选:D。4.答案:C解析:A.二者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除杂,应选硫酸铜溶液、洗气,故A错误; B.二者均含-CHO,均可被新制悬浊液氧化,不能分离,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C正确; D.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D错误;故选:C。5.答案:BD解析: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甲烷中混有新杂质,A错误;用生石灰除去乙醇中的水,然后通过蒸馏得到无水乙醇,B正确;乙醇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错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乙酸乙酯,D正确。6.答案:B解析:提取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分液,获得有机层,A项正确;蒸馏时应选用直形冷凝管,B项错误;过滤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C项正确;根据向浸膏中加入温水,冷却析出绿原酸粗品知,绿原酸粗产品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D项正确。7.答案:(1)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蒸馏(2)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3)解析:(1)根据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的除杂方法可知,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乙酸乙酯难溶于水,而乙醇、乙酸易溶于水,故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混合物分层,上层为乙酸乙酯,通过分液(操作Ⅰ)可分离出乙酸乙酯,分液时用到的分离仪器是分液漏斗。因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高沸,点的乙酸钠,故可通过蒸馏(操作Ⅱ)分离出乙醇,即E为乙醇,C为乙酸钠溶液,加酸(即试剂b)可得到乙酸,经操作Ⅲ(蒸馏)使乙酸从乙酸溶液中分离出来,故操作Ⅱ和操作Ⅲ都采用了蒸馏操作。(2)无水碳酸钠可吸收乙酸乙酯中的少量水分。(3)由C生成D是乙酸钠生成乙酸的过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注意所加酸溶液不能是挥发性的盐酸、硝酸溶液,否则不利于后续的分离提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