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认识等压线和等压面,分析等压面和等压线的疏密和弯曲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②能阐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③了解运用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培养对地理的喜爱。 ②通过实验的方法,解释热力环流的产生原因。(通过模拟实验,再现热力环流的过程,进一步探究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 ③通过动画以及讲解的方法,介绍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 ④从热力环流实验与热力环流原理的联系,形成知识的迁移。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动画展示】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当你徜徉在海边,总能感受到海风吹佛的舒适;当你流连于山巅,总能感受山风吹佛的舒畅。你知道“山风”、“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热力环流。 【教师讲解】“地理学上热力环流现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因为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所以受热程度不同,因此会发生热力环流。想要了解热力环流,我们先要复习几个物理知识:首先是热胀冷缩,我们需要知道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遇冷反之。其次是气压,气压指的是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总重量,并且气压随高度的升高降低。生活中也存在有许多的热力环流。那么热力环流如何产生的呢?,请大家看一个小实验。 动画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知识构建 首先我们在一边放置蚊香,并点燃,代表热源。在另一边放置冰砖,代表冷源。点燃蚊香,请大家观察烟雾流动的方向。我们会发现:蚊香的烟雾在热源一侧上升,在冷源一侧下沉,下方则由冷源流向热源,上方由装热源流向冷源,形成一个循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循环呢? 实验视频直观展示热力环流
知识递进 【动画展示】对流层内发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就是地面的热量不平衡,放眼地球,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大,而两极地区的最少。 【教师讲解】我们在垂直方向上,可以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气压值不同的面叫做等压面。在理想状态下,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拔高度处,气压相等,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但地面的冷热不均,破坏了这个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 【动画展示】当A点相对于周围是个热源,BC两点相对于周围是个冷源时,A点上方空气便会受热膨胀,因此密度变低开始上升,最终导致A点近地面空气缺失,形成相对低压区,而高空空气汇集,形成相对高压区。同理,BC两点垂直方向上的空气因为受冷收缩,密度变大便开始下沉,最终导致BC点近地面空气汇集形成相对高压区,而上空空气缺失形成相对低压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水平的等压面发生了偏转——同一高度,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区等压面下凹。 动画展示:当A点相对于周围是个热源,BC两点相对于周围是个冷源时 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 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讲解原理
生活实例 【教师讲解】我们所说的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热力环流。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地面硬化,工厂众多,以及交通工具和生活设施排放的废气较多,而成为热岛。城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而郊区温度降低,近地面形成高压区。城郊之间的气压差,使得城郊之间出现热力环流,这就是城市风。 【教师讲解】海陆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因为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吸收同样温度的热量,海洋的温度变化小于陆地。因此在海洋地区,白天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温度较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则相反,近地面陆地为高压,海面为低压,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教师讲解】山顶和山谷之间也存在热力差异。白天,山顶接受太阳光热比山谷多,于是山顶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 热力环流,形成谷风。到了夜间,山顶上的空气受山顶辐射冷却影响,降温较多,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而山谷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称为山风。 生活实例中,建议结合真实的情境开展。 【活动】:城市风(热力环流的表现) (讨论)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化工厂,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布局在什么地方较合适?(考虑风向) 【活动】:海陆风(热力环流的表现) 海滨地区 白天:吹 夜间:吹 (讨论) 1、“夜深人静,无心睡眠,就到海边走走,阵阵海风迎面袭来…” 这句话对吗? 2 、某导演要拍摄一位少女面朝大海,长发被风吹起的场景,选择在什么时间好呢? 【活动】山谷风(热力环流的表现) 1、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 2、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动画演示,帮助了解热力环流过程
总结回顾 【教师回顾】因此我们来总结一下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由于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气流发生垂直运动,进而引起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使得气流发生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这里我们还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第一,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永远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当气流发生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后,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等压线会在高压高处弯曲,低压低处弯曲,我们可以用高高低低的口诀记忆。而造成大气运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太阳辐射能纬度不均所带来温度上的差异。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了。你们都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知识点了吗?其实除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尺度的热力环流,你们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力环流吗?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吧! 总结提炼本节课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