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以北海的滩涂资源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信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授课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案例适用课程 √新授理论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
本次课的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章节学习,学生对区域发展等基本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对课本案例的了解程度不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地理素养不高,学习本节课,问题设置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案例与知识点内容的契合度分析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北海位于北部湾北部,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在中国西南和亚太经济区域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速北海市的区域发展。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得益于北海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滩涂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多方面自然资源的优势的发展。 近年来北海发展为广西首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案例: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生态文化,多姿的岛礁,形态各异的各种亚热带、热带动植物, 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画面,吸引众多的游客。近年来北海发展为广西首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知识点:通过案例北海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为广西首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说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案例:1979年北海市向自治区提出将难侨们组织起来,在电建村附近的一个天然港湾成立 “华侨渔业公社”,将荒凉的滩涂资源建设为繁华的渔港。1987 年,侨港镇渔业产量和销售收入已跃居北海市第二位,1995年,侨港镇超越地角成为北海第一渔业重镇。在“海外侨港”方面,侨港镇将 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加强海外合作,特别是密切与东盟各国的渔业合作。 知识点: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种重要自然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案列中“侨港将荒凉的滩涂资源建设为繁华的渔港”、“跃居北海市第二位”、“成为北海第一渔业重镇”,说明了侨港镇通过对滩涂资源的利用开发促进了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 案例:北海大冠沙滩涂50至60年代红树林很多,70年代后滥伐严重 。 1986年第9号强台风登陆时,除了红树林生长较好岸段的围堤得以保存外,其它无红树林或红树林稀少的岸段的围堤均被冲垮 。虽然滩涂资源种植红树林的经济效益低,开发旅游业、渔业的经济效益高 ,但从长远的生态学观点来看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知识点:通过案例中滥伐红树林导致生态破坏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组成及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4.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次课的教学资源 课本、网络资料
本次课的重难点 重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本次课的教学工具 教材、PPT课件
教学案例内容设计(重点详细阐述部分,可以图文并茂) 案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通过北海奔小康的视频进行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海发展如此迅速。 观看视频,了解北海现状。 通过观看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广西特别是北海的同学对于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北海更了解,激发学生的乡土情。
新课教学: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生态文化,多姿的岛礁,形态各异的各种亚热带、热带动植物, 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画面,吸引众多的游客。近年来北海发展为广西首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讲解案例,问学生通过案例大家觉得北海的发展与什么条件有关 学生思考并回答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学生通过了解乡土案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总结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979年北海市向自治区提出将难侨们组织起来,在电建村附近的一个天然港湾成立 “华侨渔业公社”,将荒凉的滩涂资源建设为繁华的渔港。1987 年,侨港镇渔业产量和销售收入已跃居北海市第二位,1995年,侨港镇超越地角成为北海第一渔业重镇。在“海外侨港”方面,侨港镇将 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加强海外合作,特别是密切与东盟各国的渔业合作。 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思考问题,并回答 利用乡土案例,通过案列中“侨港将荒凉的滩涂资源建设为繁华的渔港”、“跃居北海市第二位”、“成为北海第一渔业重镇”,说明了侨港镇通过对滩涂资源的利用开发促进了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北海大冠沙滩涂50至60年代红树林很多,70年代后滥伐严重 。 1986年第9号强台风登陆时,除了红树林生长较好岸段的围堤得以保存外,其它无红树林或红树林稀少的岸段的围堤均被冲垮 。虽然滩涂资源种植红树林的经济效益低,开发旅游业、渔业的经济效益高 ,但从长远的生态学观点来看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明白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运用乡土案例,更能唤起学生明白对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及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紧密性。
问题探究:北海银滩有“中国第一滩”的美誉。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公园绿地、 沙滩用地、 水域面积大,生态敏感性高,但生态管控、项目建设缺乏法定规划,沙滩“泥化”、“黑化”、“板结化”, 同时海域环境脆弱、 水质富营养化,浒苔等海藻侵袭事件时有发生。 车辆随意驶入沙滩,高峰期游客量超过生态承载力,人为破坏沙滩、绿化生态环境现象严重。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北海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学习,联系生活对北海发展现状提出意见。 课本上让学生对山西煤炭能源提出建设,而学生对山西煤炭能源的了解并不深刻,而对于广西的学生而言对北海的现状更为了解,对北海发展现状提出建议,既能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又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情感。
本案例的教学反思 优点:1.能基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利用乡土案例,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缺点:1.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可能会导致部分同学跟不上学习节奏,问题的设置也应循序渐进。 2.课堂氛围调节的重要性,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适当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