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其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简述元朝建立过程,认识到元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学习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事迹,从不同角度看待他的抗元行为,感受他的民族气节。
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蒙古族的概况: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材料描述了蒙古12世纪的一些情况,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
材料1:“有星的天空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互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大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假如你是草原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谁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呢?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蒙古族的统一:
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渴望结束战乱,草原统一安定
铁木真
起于灾难而终卓越。——《哈伯斯杂志》
(2)人物:
铁木真
(1)时间:
1206年
孛儿只斤·铁木真
(1162年—1227年)
①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
(千户制度/领户分封制)
②组建护卫部队
(怯薛制度)
③建立司法机构
④创制蒙古文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蒙古族的统一:
尊称:成吉思汗
(3)措施:
安于现状
雄心壮志?
(4)影响
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为蒙古族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我心与你同在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图
和宁
蒙 古
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伊儿汗国
窝阔台汗国


蒙 古 汗 国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25年里,以总数不到20万的军队,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的蒙古汗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帝国
我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蒙 古
灭西夏
(1227)
灭金(1234)
灭西辽
(1218)
吐蕃依附蒙古
(1246)
灭大理国(1253)
攻打西夏时,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去世。1227年,灭西夏。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灭金。
金灭亡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西辽(内乱最弱)
丝绸之路要地,财富丰富
金 (世仇)
实力较大,不敢妄动
西夏(最小)
直通中原,南下统一
先灭谁?
开疆拓土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病逝于清水县六盘山。他临终前向诸子讲述了联宋灭金的战略,同时叮咛诸子在他死后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及避免西夏军因此而增强反抗的斗志,之后被密葬。
巨 星 陨 落
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最突出了历史功绩。
(2)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他统一蒙古后,发动了一系列扩张战争,是侵略性质的,但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4)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称他为“一代天骄”。
1、元朝的建立--统治措施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1)“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
(2)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3)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4)效仿中原王朝,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行汉法:以汉法治中夏,变夷为华。
行仁政: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不嗜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
"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大哉乾元",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利于取得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2)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元军的实力 。
根据所学和材料,小组讨论三分钟,思考忽必烈任用汉族官员,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何作用影响?
材料1: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北方民族占领中原地区),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许衡《鲁斋遗书》
材料2: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3:尽管忽必烈征服了中国,但他本人首先就已经被华夏文明所征服。
——法国蒙古史学家格鲁塞

1276年,元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2、宋朝的灭亡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 元军与宋军在崖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8岁的宋末帝赵昺( bǐng )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南宋覆亡。
文天祥:南宋抗战派大臣。南宋灭亡后,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被关押大都近四年,威武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誓死不降的民族节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思考:元朝是历史上第几次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
秦统一六国
西晋短暂统一
隋灭南陈
元灭南宋
时间:1279年
标志:元攻灭南宋残部
3、元朝的统一
元朝
元朝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广大
元朝实现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朝的统一
材料1:
材料2 :《元史》列传中(不包括《儒学传》以后的各传)有蒙古族95人,汉族221人,畏兀儿20人,契丹19人,女真10人。此外还有回鹘、高丽、僰人、渤海、回族 等共计30多个民族。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元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正义、爱国的角度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大肆屠杀和掠夺,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而文天祥组织抗元斗争,保卫国家这是正义的爱国行为,值得后人敬仰与歌颂。
所以,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是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
二者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统一和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背景:蒙古族相互杀伐,
急需一统
概况: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草原分裂战乱的局面
措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稳定政权
灭西夏和金:进攻西夏、灭金
元朝的建立: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
元灭南宋: 1279年,元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蒙古的统一
蒙古的发展
三次西征: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
链接中考
1.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
A.它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
C.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D.形成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第一次全面交融
C
2.辽在其管辖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 国号大金; 忽必烈采纳汉人的建议, 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这反映了( )
A.各民族不断交流、交往和交融 B.辽、西夏、元学习宋朝治国
C.少数民族政权通常重文轻武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