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1、概念的含义(1)属性①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2)概念①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概念的表达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⑴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3、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1)内涵: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2)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①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其中一个概念为另一个概念的补概念。如:白马和非白马构成马。②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白马和黑马,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构成马的全部外延。定义(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差别)+属概念(范围)①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6、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1)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④定义不能用比喻。7、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3)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同一个母项,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项。8、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规则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规则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规则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9、概念是变化发展的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2、判断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3、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4、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②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③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5、判断的表达——语句(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6、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7、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8、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9.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10、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结构: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类型:划分标准 种类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例如:事 例 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量项 主项(S) 联项 谓项(P)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①全称肯定判断(SAP)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②全称否定判断(SEP)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③特称肯定判断(SIP)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④特称否定判断(S0P)许海峰 是 运动员 ⑤单称肯定判断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⑥单称否定判断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13、关系判断的含义及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必要性: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14、关系判断的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的关系。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的范围。15、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①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③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对称关系。(2)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①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②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③非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传递关系。知识归纳:传递关系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也必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 (这里“……比……长的高”关系是传递关系,甲一定比丙长得高。)反传递关系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必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甲必不是丙的儿子)非传递关系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不一定认识丙。)对称关系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①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②小花和小娜是双胞胎 常见词语 “朋友”、“同学”、“交叉”、“对立”等反对称关系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必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①地球大于月球;(则就不可能月球大于地球) 常见词语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非对称关系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 ①张三佩服李四。(当张三佩服李四时,李四可能佩服张三,也可能不佩服。) 常见词语 “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16、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①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16、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17、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18、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联言判断的含义及结构:(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结项 ①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20、经常用来连接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虽然……但是……”“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而”“而”“且”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21、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23、选言判断的含义及组成:(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联结项 ①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25、选言判断的种类:(1)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26、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知识归纳: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27、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28、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29、假言判断的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30、假言判断的组成:前件: 后件: 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 联结项 ①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31、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①“如果……那么……” “假使……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②“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③“……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32、假言判断的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②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②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某种情况。②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33、假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2)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推理的含义与结构:(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2)推理结构:①推理的组成要素:前提与结论;②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③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3、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内 涵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4、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结构,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5、正确进行演绎推理必备的条件:(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2)推理结构正确。6、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7、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原因: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化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化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8、换质推理的含义: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装换成肯定判断形式。)9、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10、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原因: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11、换位推理的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12、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1)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对象范围作了断定。①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知识归纳: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SAP)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SEP)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SIP)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SOP)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13、换质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前提判断: 所有 唯心主义者 不是 马克思主义者具体推理方法 ①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不是”,“不是”改为“是”; 所有 唯心主义者 是 ......②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所有 唯心主义者 ...... 非马克思主义者结论判断 所有 唯心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14、换位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前提判断: 所有 商品 都是 劳动产品具体推理方法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 劳动产品 是 商品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有的 劳动产品 是 ......结论判断 有的 劳动产品 是 商品归纳小结:换位推理的方法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例如:“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 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15、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16、换质、换位推理的使用与作用: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17、三段论推理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18、三段论推理的构成要件:(1)大项、小项和中项:①“大项”: 结论中的谓项;②“小项”: 结论中的主项;③“中项”: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2)大前提和小前提: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19、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20、三段论推理的意义:凡是符合这些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个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第七课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1、归纳推理:(1)前提: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他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的个别性或特殊性的知识。(2)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3)类型: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2、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2)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3、不完全归纳推理:(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2)必要性: ①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到一般性结论。(3)特点: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4)意义: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②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知识整合: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考察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与前提关系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结论的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联 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4、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1)真实的: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不能有一个虚假的。)(2)不能遗漏: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5、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6、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1)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2)方法: 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①求同法-----”异中求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②求异法——“同中求异”: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③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7、类比思维方法:(1)特点: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2)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8、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10、类比与比较、比喻:(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把两种事物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把一事物比作事物,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功能 目的 侧重点类比 是一种推理方法 得出新知识 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比较 是简单的认识方法 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常常是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比喻 一种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联系 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不比较就找不到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异同,就无法进行推理,三者都是将对象的某些属性进行对照。11、类比推理的逻辑错误类比推理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12、类比推理的实质——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16、类比推理的方法(1)模拟方法:①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模型方法和仿真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②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2)类比推理的具体方法:①类比推理的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②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可以有下几种具体方法:第一、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第二、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第三、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17、如何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量)(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18、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19、综合运用逻辑推理:(1)实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2)作用: ①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②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③只有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