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逐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节约的自然资源是( )①土地资源②金属矿产③森林资源④煤、石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事例中,能通过食物链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3.下列行为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有( ) ①在节假日买贺卡送老师和同学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③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购物使用环保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4.以下行为中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 )①推广使用节能电器 ②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购物使用环保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化,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少伐木工人从“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这生动地诠释了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公民致力于环境保护③严格执法助推绿色发展④科技创新实现“节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从“不毛之地”到“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书写了绿色传奇。下列选项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所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促进美丽城乡建设C.大量砍伐森林,增加林业工人收入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8.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加大宣传力度 B.跨区域调配 C.开源与节流 D.加强能源立法9.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一:从《侍经·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内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两岸长满高大的檀树,可谓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宫赋》讲,建起阿房宫的代价是砍光四川山区的树木,可见当时长安城建设耗材惊人,估计是把邻近的吕粱山砍秃后,才远去四川砍伐的。A.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实证明,人类只要随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态恶化的问题就会出现C.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小,种类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为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0.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1.贫困是人类长期面临的社会现象,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 )①世界各国都要积极行动,共同面对②要想办法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③尽量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④只需要贫困国家自身加倍努力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顺利结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8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长江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12.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A.地区分布不均衡 B.季节分布不均衡C.年际变化大 D.总量大,人均少1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14.2014年12月12日,全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每年可向豫、冀、京、津输送水量95亿立方米,这有利于( )A.减缓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B.解决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C.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 D.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下列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B.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 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读“我国W 市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6.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土地资源构成中林地、宜牧地比重大 ②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比重最大是耕地③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 ,未利用土地比重较大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土地沙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区域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 )①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②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③退耕还林,科学利用资源 ④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逐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节约的自然资源是( )①土地资源②金属矿产③森林资源④煤、石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战胜垃圾得首先战胜自己!”关于这些说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简单的堆放、焚烧都可以使垃圾变成“宝贝”B.此说法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循环利用资源C.个人的文化素质与垃圾的利用无关D.垃圾就是垃圾,没有利用价值20.人类生存所需的食品、衣服、住房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资源,这说明( )A.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B.自然资源是人类财富的源泉C.人类的生存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数量D.自然资源是人类劳动的对象21.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A.缓解了杭州城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B.践行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C.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变了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22.下面是某市几位中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红:“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B.小芳:“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C.小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D.小丽:“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地区分布上是均匀的.”23.下列属于“节流”方法的有( ) ①开发新能源 ②致力于开发节能产品 ③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消耗 ④回收废弃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 )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 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C.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2020年12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编纂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并公示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反映我国积极实施的基本国策有①节约资源 ②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可持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该条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①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 ②公正司法,法律彰显民意③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 ④深化改革,多谋民生之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下表是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144个国家中)。表格说明( )名称 总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排名土地面积 3 110耕地面积 4 126森林面积 5 107草地面积 2 76淡水面积 6 55矿产(45种) 3 30①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②我国资源形势严峻 ③我国环境问题不可逆转 ④严重的资源形势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28.据估测,我国各大外卖平台每日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假设每个订单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各订餐平台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22个足球场。要解决这一问题, 消费者应当A.坚决抵制外卖,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B.加强对外卖行业的规范和管理C.完善政策法规,打击过度包装行为 D.对外卖包装尽量进行二次使用29.在鄞州有一条被网友称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的山区公路,因为那里有一个风力发电场而闻名。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能够( ▲ )①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②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治③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④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2多点,石油是1/13,天然气是1/14;但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这表明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利用率不高 ③开发范围狭窄 ④分布不平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B.汽油和柴油C.阳光和水D.水稻和棉花3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阳光 B.钢铁 C.纯净水 D.大米和面粉33.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我们当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 )①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 ③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C.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3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A. B.C. D.36.同学们学了PRED问题后。对四者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小红:四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 ②小华:四者关系是统一整体③小丽: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 ④小龙:要实现PRED相协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7.2021年2月,我国再获抛海亿吨级大油气田。该大气油田的开发利用①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②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③大大降低我国的能源需求④缓解了我国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8.下表是浙江省某市人口的数据(2011年)。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我国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说明户籍人口(万人)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每十万人中不同教育程度比重(%)1—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大学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344.52 11.93 73.07 15.00 8.68 16.81 39.71 29.16A.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B.反映了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是控制人口数量C.说明人口政策的制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D.说明提高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39.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土地、纯净水、铁矿石 B.空气、森林、煤炭C.钢铁、闪电、阳光 D.石油、玻璃、野生动物40.下列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B.煤矿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C.草场资源、铁矿资源、稀有金属资源 D.风能、水能、太阳能41.观察《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图》,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42.“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出现的热词。所谓低碳生活方式,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指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低碳生活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从小事做起。如:少看电视1小时,减少0.096 kg的碳排放量;少开小车1公里,减少0.22 kg的碳排放量;少丢1 kg垃圾,减少2.06 kg的碳排放量。上述材料中所举事例告诉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应该是( )①节约用电 ②低碳出行,尽量步行﹑少开车 ③旧物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废弃物 ④搞好家庭﹑社区环境卫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3.下列符合“问题——对策”模式来解决我国发展中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分布不均衡——跨区域调配 ②我国三大经济带各具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③资源总量丰富——西部大开发 ④环境污染严重——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4.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下图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 )A.10% B.20% C.25% D.30%45.面对300多的空气污染指数,河北石家庄市的市民李贵欣将当地环保局告上了法庭。他的这一举动,给当地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对策,其中合理的有( )①加强汽车尾气的监测,报废不达标汽车②将燃煤排放污染高的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③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产品④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机制,倡导低碳出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6.下列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加快对所有矿产资源开采 B.砍伐一切能利用的森林资源C.以轮牧的方式放牧 D.不分季节地捕捞海洋生物资源47.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48.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A.开源 B.节流C.保护 D.跨区域调配49.日本稀土资源贫乏,除了进口,日本一直在研制海底勘察机器人,寻找海底的稀土资源,此外,还运用科技手段在废电脑、废手机等垃圾中回收多种稀有金属。美国石油、稀土资源很丰富,但它用立法等手段保护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环境,其50%的石油来自中东,100%的稀土原料来自中国、印度、墨西哥。美、日两国应对资源危机的做法警示我们( ) ①要珍惜我国的资源,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②加强立法,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依靠科学技术,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利用国际贸易,转嫁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0.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十分匮乏C.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D.自然资源分布不均51.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C.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52.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深入,杭州将建成全国首个体验式垃圾分类实践基地,在这座基地中,可看到一个废弃易拉罐经过拆解、分类和加工等工序后被重新制作成一件艺术品的全过程。这个过程( )A.可以缓解资源短缺局面 B.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C.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利用资源 D.保护环境不受到更多的污染53.2017年5月,我国宣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储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点。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将( )①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②扩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③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④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C2.B3.C4.D5.A6.A7.B8.B9.C10.D11.B12.A 13.C14.C15.C16.A 17.B18.C19.B20.A21.A22.D23.B24.C25.A 26.B27.D28.D29.B30.A31.C32.A33.C34.C35.D36.B37.D38.C39.B40.D41.B42.B43.B44.A45.C46.C47.D48.A49.A50.A51.C52.C53.C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