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心智成熟之路——初中自律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向心智成熟之路——初中自律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通向心智成熟之路——初中自律教育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希望能在一个集体环境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感,通过学会自律的一系列方法,养成自律的习惯,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促成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学生一旦有了自我价值感,就能慢慢建立自信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身边的长者给他们指引方向,同时制定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进步。。
【课前准备】
1.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份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摸查学生的自信心。
2.提前准备好热身活动,把学生分6组,通过知识抢答,评出优秀小组,给他们奖励,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从而建立自信。
3.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当下的想法。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少年期,“他们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理论指导实践,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迷茫,感受他们的困惑,提出可行的建议,作出具体的行动指导。
【教育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故事:贝利永远不抽烟
故事讲完之后,我先请两位同学说说听完故事的感受,
【小结】:能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控制命运,贝利就是最好的例子。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
深入思考,剖析自律
师: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生:自由讨论,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无限深情。
早的故事加深了解: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父亲有病,他一面读书,一面照料家务,常常奔走于当铺,药铺之间。一天他迟到了,他的先生严厉的对他说:“以后可不许迟到!”他听了之后没做任何解释。回到桌上刻了个“早”字,从此他不再迟到。长大成人,也越发优秀,成为了名扬中外的文豪,“早”字不仅刻在桌上,更深深的刻在鲁迅的心里。是自律使他成为正人君子,是自律使他成为时代领袖,是自律使他成为民族之魂。
自主活动:“自律方得自由”,自律是一项优秀的个人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为了让孩子的习惯能够更加持久,让孩子形成足够的自律能力,引导孩子们自己制定了自律打卡表,力争从微小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
聚力合作、制定对策——友善大奉献
分析讨论学会自律方法。
第一就是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次序”。这是自律第一步,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做作业的。是先看电视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如何安排难易的顺序呢?比如我读书时就是先做数学。我发现大部分后进生都是选择先做抄写作业,最后再做思考类的作业。他们没有体会到“先苦后甜”的好处,而是将次序颠倒过来,就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为什么呢?他们选择“先甜”,问题落到最后,往往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基础落后,成绩远远落后,自我价值感降低,就很容易“躺平”“摆烂”。
推迟满足感,就是让学生培养足够的自制力,在学习生活中先苦后甜,最终品尝成功的味道。同时,这个自制力的背后一定是有一颗爱心,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我引导学生要爱自己,爱他人,培养自我价值感。这个还针对现在的“自残”现象,自残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特殊家庭——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甚至是孤儿。原生家庭缺乏安全感,师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自信,认可自己,“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次班会的知识抢答,我安排小玲分发扑克牌,小苑负责计分,就是希望她们在班级里建立自信心。
第二就是承担责任。说到“承担责任”,我先跟学生讲一个故事,选自《少有人走的路》的心理咨询案例。一位年轻的军人妻子割腕自杀,只是因为不会开手动挡汽车,她不愿意在异国他乡(她认为糟糕的环境)学开车。学生听了都觉得好笑,但笑到最后,也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学不好一门科目,抱怨老师,抱怨题目,甚至抱怨学校。“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所以我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发现不乐观,就及时止损,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期间分享一个故事,一次矿难,负责人面对镜头,首先说什么才不会引起公愤呢?一定是诚实面对问题,不要说花里胡哨的话,直面问题,然后及时止损。
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比如每天放学后都想玩手机,你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该怎样安排。学生们热烈讨论,老师引导他们应正向思考,不能躺平或摆烂。大家一起讨论出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然后跟家长商量。
第三是忠于事实。忠于事实就是勇敢清晰地面对自己的短板,但有些学生就是抱着残缺的过去不放。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左手残疾,其实并不影响书写,但他总以这个为理由不学习,对一切事物抱着懒散的偶尔还有敌对的意味。他觉得左手的残缺让他在众人面前丢脸,于是干脆摆烂。很多学生成绩不好,则把原因归为自己天生笨。
我们熟悉的潘长江曾说过,“浓缩的就是精华”,他公然“调侃”自己的身高,却获得一致好评。懂得自黑的人,不就是忠于事实吗!他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而能够更好地出发。
第四是保持平衡。讲到这个原则,我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骑自行车下坡,遇到拐弯时,你会怎么做?很多男同学说,肯定不减速,把追风少年的感受享受到底。另外一群学生便说,不减速肯定会摔倒!对啊,我们得保持平衡。其中Y同学主动站起来分享,就在上个星期,心理测试预警人员的名单中,就有她的名字。平时的小怡也是非常内向。所以看到她站起来,我心里特别期待!她说,肯定要减速,不然会摔倒!我叫负责计分的同学给她所在小组积分50分。因为这句话太普通了,但是我们却做不到。我们明知道玩手机多长时间不好,但就是做不到控制。
【故事总结】再次回顾《贝利永远不抽烟》的故事,贝利就是一个保持平衡的人,他懂得在足球和香烟中做出选择。我鼓励学生说出生活选择题中的干扰项,比如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就不能吃垃圾食品包括一些劣质奶茶;我们要想认真专注学习,就不能沉迷小视频。手机可以更多地服务于学习,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
【教育活动小结 】
这次活动通过调查、采访、歌曲演唱、朗诵、集体讨论等形式同学们亲眼目睹了自律。自律是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每一位同学都是自己学习的第一负责人,都应主动承担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责任。一个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人才能接近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