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灿若星火——应对危机高中主题班会【教育背景】2020年-2022年,一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面积爆发。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我们是谁?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生命?面对灾难的当下与未来,我们能够做什么?“每一场灾难,都是一堂生命大课,都是一次生命教育。”当前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现象日益严重,无论是校园伤害和轻生事件,还是学生颓丧厌学、毫无目标的现象都时有发生,对于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将以“疫情”为契机,以“生命教育”为抓手,通过“轻于鸿毛”板块突出生命的脆弱,望君珍重;通过“重于泰山”板块明确生命的价值;最后用“灿若星火”板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希望学生能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具体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努力成为自己、他人和国家的守护者。同时针对高中学段学生的特点,本节主题教育课将避开“一言堂”的灌输和大量素材的堆积,而是试图运用素材的对比、尖锐问题的辩论以及课后小论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教育目标】正确面对死亡,认识生命的脆弱,从而珍爱、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深刻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晰“未来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将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国家、民族相结合,从而找到人生的支点,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国心。【活动前期准备】收集疫情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反映疫情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整理归类。以“最美逆行者”为主题,制作视频(2分钟左右),以备课堂播放。【实施过程+设计意图】一、生命之轻,轻于鸿毛——珍视生命1.“未知死,焉知生?”——展示肺炎疫情数据和肺炎患者的日记。【肺炎疫情数据】“截止当前时间(2020年2月14日 19:13),官方数据死亡人数1382,确诊人数63946,疑似人数10109。”【肺炎患者的日记】“我每天都在努力奔走,也有很多人在关心我帮助我,老天,求求你怜悯我们吧。”“我这辈子只许这一次愿望,只要能实现,我此生不再许愿:救爸爸回来。”“我想活下去,眼前有景,耳边有声,还有带着体温的牵手和拥抱……”2.对比“少年自杀”、“校园霸凌”的新闻,让学生谈谈自己此刻的感受。【17岁少年自杀新闻】2019年4月17日晚上10点,上海浦东新区,年仅17岁的职高二年级男生在高架桥上和车内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径直下了车,在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校园霸凌新闻】2019年5月,甘肃陇西县,14岁少年张凯被同校同学殴打至颅脑严重受损,抢救无效死亡。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真实的数据、日记、新闻,让学生直面死亡,感受到生命之“轻”,也在照应和对比中懂得生命的可贵,学会敬畏、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二、生命之重,重于泰山——明确生命的价值1.“逃亡者”以命换命:“逃”还是不“逃”?——设置辩题,请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己见,务必要说真话。【辩题】你是一名武汉本地市民,武汉“封城”前夕,你有机会可以出城,你选择“逃”还是不“逃”?为什么?2.“逆行者”以命换命:值还是不值?——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已经用行动回答“值得”。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逆行者”的案例或是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的事迹,教师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做补充。【“王炸组合”】中国最精锐的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团汇集武汉。空荡荡的武汉机场,齐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的医疗队相遇了,彼此远远喊话:“你们是哪个医院的?”“华西医院的!”“我们是齐鲁的!我们一起!”上一次两家医院的会师是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医学院搬到四川,与华西医学院一起办学办医。转眼83年,当新的战疫来临,他们再次相逢。【“基建狂魔”】“火神山”的建成,10天时间,1000余个床位,34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神一样的“中国速度”的是70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的共同努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志愿者自发组织接送医护人员,留学生不远千里募集物资,农民捐赠蔬菜,工人建造医院,厨师给医生做饭送饭,教师停课不停教,所有人安守在家不出门不聚餐……3.教师小结:有人“以命换命”,有人以命换命,这是灾难中无可避免的二重唱。前者的珍重生命仅仅在于自己的利益,而后者却是在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千千万万条生命,后者必定将以泰山之重,载入人类的史册,彪炳千秋。设计意图:通过对立的价值观,在矛盾冲突中让学生明白生命之“重”在于其所发挥的作用,比“活着”更重要的是“如何活着”。三、生命之美,灿若星火——强化责任感和爱国心1.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发言:“除了一句感谢、一句致敬,我们青年人还能做什么?”——做最好的自己:“良知和人格是方向,知识和本领是力量。”“要成为像钟教授那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妙手回春,救民于水火;悬壶济世,护国于为难。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是读书的终极目的。”“我们需要培育更多像钟南山教授那样的人才,未来,需要年轻一辈的崛起。”教师总结:希望你们能够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青年人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微光照亮微光,微光指引微光,由“小我”到“大我”,展现灿若星火的生命之美,那么终有一日,星星之火也足以燎原!2.全班共同朗读诗歌《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诗歌】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设计意图:从“疫情”回归自身“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引导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将爱国之志化为未来的实际行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四、生命之思——后班会行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小论文】一篇,在下一课时以ppt、word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汇报。【主题】牺牲,要有所得,才有价值。在此一“疫”中,我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请你从自身出发,选择一个点谈谈你的所“得”。推荐小主题方向如下:1.如何在“谣言漫天”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判断?2.澳大利亚山火、非洲蝗灾、武汉肺炎疫情,人类要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3.如何看待“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你更认可哪一种方式的鼓励?4.你是如何看待“新晋流量小生”日本、“沉闷老铁”俄罗斯等伸出援助之手的国家,甚至是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这样举国之力驰援的国家?(也可自行思考确定小主题)设计意图:通过撰写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对这场疫情进行更多元、更发散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