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简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单元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第一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设计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技术与设计1》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设计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人机关系是设计的根本,只有合理的人机关系才能让设计、乃至技术更好的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本节课可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根本的认识,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中认识产品设计是如何具体地满足人的需求的,为以后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等有关设计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目标:
1)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式的探讨和实践改良的技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实践、创新!
3、情感目标:
1) 通过对产品设计中人机关系的分析,体会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2) 培养认真严谨的态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重点]: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明确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
[难点]: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感受人机关系,并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于设计,能初步评价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二、 说教法
1.通过教师引导、实例探究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通过体验活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归纳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3.通过实践改造活动,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设计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还要考虑的因素,为下一个课时作铺垫。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归纳小结的过程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联系实际,亲身体会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一举多得!
四、说教学过程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人机关系中所指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具等;当人处于某一环境时,这时的人机关系就表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概念:请同学分步演示“走近门——开门——出门”等系列动作,其他同学说明每一步各存在什么样的人机关系,导出人机关系的特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活动,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同时受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而不是产品,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规律法则来进行。现代设计强调“形”与“美”的高度统一,“物”与“人”的完美结合,把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合理地优化 “人”和“机”的功能,一般来说设计过程应考虑人机关系要达到以下的目标。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①、高效——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运动体能,合理地优化人和机相互系,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案例分析:椅子的设计。
②、健康——在设计中考虑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设计的不合理对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培土小工具”。
③、舒适——在设计中考虑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案例分析:展示图片,分析图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④、安全——在设计中考虑人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产生的伤害。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的设计。
组织学生讨论:在设计中除了上述目标外,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小结:组织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