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简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
一、教学主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二、内容分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2019苏教版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2)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3)探究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对于本节课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灵活地运用,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认识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五、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明确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
2、难点: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感受人机关系,并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于设计,能初步评价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六、教学策略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学生活动,体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物的演示及对日常事件的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出产品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4、教学中利用图片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让学生领悟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探究与练习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奥运“以人为本”的理念。 观看图片,体会其设计精妙、特别之处。 通过观看图片,引入概念“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的概念 1.引出人机关系的概念。 2.解释“机”的丰富内涵:机器、各式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保护用具及某一特定的环境。(PPT展示图片) 3.教师引导,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他们与教室内的哪些物品构成人机关系。 4.让全班同学共同回答“马上行动”中的人机关系。 5.阐述人机关系的特点:在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1.体验模具,听讲,理解概念。 2.观看图片,领会“机”的丰富内涵。 3.联系身边的笔、桌椅等回答。 4.共同回答“马上行动”中的人机关系。 1.由学生手中的模具出发,引出概念。 2.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机”的丰富内涵。 3.利用“马上行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分步演示“走近门——开门——出门”等系列动作,其他同学说明每一步各存在什么样的人机关系。(展示课本中的图片) 听讲,对比同学演示和PPT上的图片,其他同学按照老师的引导回答各个环节中的人机关系。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体会人与某产品可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不同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归纳过渡 教师阐述 学生思考 引入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
目标1: 高效 1.展示图片:铁锹的作业效率。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1.观看图片,思考:“铁锹的作业效率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对“高效“目标的理性认识。 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引入“高效”目标。
目标2: 健康 1.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马上行动”,找出图片中椅子设计不合理和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阐述:人机关系中的健康目标,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产品设计不合理,就会使人处于不适当的作业姿态,长时间地操作或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案例分析:A.能否长期在100瓦灯泡的台灯下学习? B.长期穿高跟鞋对人体有害吗? 1. 分析“马上行动”,参与讨论,找出椅子设计中不合理和有害健康的地方。 2.观看图片,体会人机关系中的健康目标。 利用课本上的“马上行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健康”目标。 展示图片,加深对“健康”目标的认识。
目标3: 舒适 1.案例分析:“培土小工具”。 思考:你觉得教材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在造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作用? 2.阐述:人机关系中的舒适目标,就是使得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能处于自然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内。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1.观看图片,体会人机关系中的舒适目标。 2.思考,参与讨论,加深对“舒适”目标的理性认识。 让学生在脑海中收集有关“舒适”目标的人机关系。 通过思考与讨论,再次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目标4: 安全 1.展示图片,分析图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阐述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体会“安全”目标在人机关系中的重要性。 深刻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学生思考 在设计中除了上述目标外,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思考讨论并举例 体会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结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对本节课进行整理、归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机关系是满足人需求的方法。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人机关系。 复习小结
布置作业 1.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人机关系。 2.尝试设计小板凳。 课后作业 巩固应用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注重在情景中思考、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去感悟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许多细节,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