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5讲 氨和铵盐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5讲 氨和铵盐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5讲 氨和铵盐
[复习目标] 1.掌握NH3及铵盐的性质与用途。2.掌握喷泉实验、NH3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及操作。
考点一 氨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的__ ____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思考 试从结构和性质上解释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
2.氨的化学性质
提醒 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②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
3.喷泉实验
如图为氨喷泉实验的装置(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①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产生喷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使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①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引发图2装置的“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的吸收剂。
气体 HCl NH3 CO2、Cl2、 SO2、H2S NO2 NO、O2 (4∶3) NO2、O2 (4∶1)
吸收剂 水、____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4∶1时,c(HNO3)= mol·L-1。
1.液氨制冷、碘的升华、加热法分离NH4Cl和NaCl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
2.现有1 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是1 mol·L-1(  )
3.氨水具有弱碱性,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
4.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
一、从“类别”和“价态”的视角理解NH3的性质
1.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集有氨的试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极易溶于水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说明氨具有碱性且易与酸化合生成铵盐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的直接氧化产物为NO2
2.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的固体可以是NaOH或CaO
B.乙装置中的干燥剂可以是碱石灰
C.丙中发生的反应是4NH3+5O24NO+6H2O
D.若戊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说明已制得HNO3
氨的化学性质归纳
化学性质
二、喷泉实验原理的理解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4.如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某同学在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1)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n(NO2)∶n(O2)=2∶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铵盐、NH的检验
1.铵盐及NH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大多数是____色固体,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的检验步骤
未知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的气体,则证明含NH。
2.氨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简易装置
干燥 用______
验满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____;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2)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1.所有铵盐中N均呈-3价(  )
2.NH4Cl和NaCl固体可用升华法分离(  )
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
4.草木灰(含K2CO3)与铵盐混用降低肥效(  )
5.铵盐加热均易分解产生NH3(  )
6.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氨(  )
一、铵盐的性质
1.写出铵盐下列用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
(3)医疗上用氯化铵作尿液酸化剂。
(4)硝酸铵用作炸药,分解产物均为空气的成分。
2.下图只表示出与反应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无关物质已略去),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写出下列空白。
(1)化合物W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4)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氨的制备与性质的综合实验探究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的性质,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制取氨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利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取氨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发生装置进行实验。
(2)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
(3)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C”或“D”)装置。
(4)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氨的用途很广,如可用氨处理二氧化氮: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中氨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请你列举出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显碱性(2017·全国卷Ⅱ,13B)(  )
(2)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2017·天津,1D)(  )
(3)NH4HCO3受热易分解,因而可用作化肥(2019·江苏,3A)(  )
(4)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中氨气被还原(2017·北京,8D)(  )
2.(2021·江苏,7)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3;HNO3能溶解Cu、Ag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g)+O2(g)===2NO2(g) ΔH=-116.4 kJ·mol-1。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的NH、NO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也可将水体中的NO转化为N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NO(g)HNO3(aq)
B.稀HNO3(aq)NO2(g)
C.NO(g)N2(g)
D.NO(aq)N2(g)
3.(2022·海南,17)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气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NH4Cl(s)和Ca(OH)2(s)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浓H3PO4质量分数为85%,密度为1.7 g·mL-1。若实验需100 mL 1.7 mol·L-1的H3PO4溶液,则需浓H3PO4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数)。
(3)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4)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浓度明显增加。
(5)若本实验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时,停止通NH3。
第25讲 氨和铵盐
考点一
归纳整合
1. 小 刺激
思考 NH3、H2O均为极性分子,NH3与H2O之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并且NH3和H2O反应。
2.3 Al(OH)3↓+3NH 4NH3+5O24NO+6H2O
3.(1)①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②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
(2)①玻璃管中有空气,氨与水不接触,不能被水吸收,烧瓶内压强不减小,故不能产生倒吸现象
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使烧瓶内氨膨胀,将导管中的空气排出,使氨与烧杯中的水接触
(3)NaOH溶液 水 NaOH溶液 水 水 水
易错辨析
1.× 2.× 3.× 4.√
专项突破
1.D 2.A 3.B
4.(1) mol·L-1 (2) mol·L-1
(3) mol·L-1
解析 设烧瓶的容积为V 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 mol。
(1)若是HCl气体,喷泉后,溶液充满烧瓶,则溶液的体积为V L,c(HCl)== mol·
L-1。
(2)若为NO2,喷泉后,溶质为HNO3,
3NO2+H2O===2HNO3+NO
mol   × mol
则喷泉后溶液的体积为V L,
c(HNO3)== mol·L-1。
(3)若n(NO2)∶n(O2)=2∶1,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则反应剩余 L O2,溶液的体积为V L,溶质为HNO3,则c(HNO3)== mol·L-1。
考点二
归纳整合
1.(1)白 (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OH-NH3↑+H2O (3)蓝色
2.(1)碱石灰 蓝
易错辨析
1.× 2.× 3.√ 4.√ 5.× 6.×
专项突破
1.(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NH+OH-NH3↑+H2O
(3)NH+H2O??NH3·H2O+H+
(4)2NH4NO32N2↑+O2↑+4H2O
2.(1)(NH4)2 CO3 NH4HCO3
(2)3Cu+8H++2NO===3Cu2++2NO↑+4H2O
(3)1∶2 (4)4NH3+5O24NO+6H2O
3.(1)a (2)碱石灰 (3)D (4)产生白烟 (5)防止倒吸 (6)还原性 作制冷剂、制氮肥(或化肥)、制硝酸、作化工原料(任答一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1.(1)× (2)√ (3)× (4)×
2.C [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错误;稀HNO3与Cu反应得到硝酸铜、水和NO,得不到NO2,B错误;NO有氧化性,CO有还原性,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C正确;O3有强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将硝酸根离子还原,D错误。]
3.(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11.5 (3)平衡气压防倒吸 倒吸 (4)NH PO
(5)酚酞 无色 浅红色
解析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制备磷酸氢二铵[(NH4)2HPO4],实验原理为2NH3+H3PO4===(NH4)2HPO4,结合相关实验基础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1)实验室用NH4Cl(s)和Ca(OH)2(s)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2)设需浓H3PO4的体积为V mL,则=0.1 L×1.7 mol·L-1,V≈11.5。(3)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打开活塞K2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所以实验过程中,当出现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4)继续通入NH3,(NH4)2HPO4继续反应生成(NH4)3PO4,当pH>10.0时,溶液中OH-、NH、PO的浓度明显增加。(5)由(4)可知,当pH为8.0~9.0时,可制得(NH4)2HPO4,说明(NH4)2HPO4溶液显碱性,因此若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通入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