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1讲 多池、多室的电化学装置[复习目标] 1.了解串联装置的连接特点,了解离子交换膜的特点及作用。2.掌握多池、多室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3.能熟练用电子守恒、关系式法等进行有关电化学计算。考点一 多池串联的两大模型及原理分析1.常见多池串联装置图模型一 外接电源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A、B为两个串联电解池,相同时间内,各电极得失电子数相等。模型二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甲、乙两图中,A均为原电池,B均为电解池。2.二次电池的充电(1)可充电电池原理示意图充电时,原电池负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原电池正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记作“正接正,负接负”。(2)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放电时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充电、放电不是可逆反应。(3)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将负(正)极反应式变换方向并将电子移项即可得出阴(阳)极反应式。例:Fe+Ni2O3+3H2OFe(OH)2+2Ni(OH)2,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则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化学计算的三种方法如以电路中通过4 mol e-为桥梁可构建以下关系式:4e-~(式中M为金属,n为其离子的化合价数值)该关系式具有总览电化学计算的作用和价值,熟记电极反应式,灵活运用关系式便能快速解答常见的电化学计算问题。1.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装置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Ag电极上有气体生成B.甲池中负极反应式为N2H4-4e-===N2+4H+C.甲池和乙池中溶液的pH均减小D.当甲池中消耗3.2 g N2H4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6.4 g固体2.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正、负极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 g。(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如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填“不变”或“对换”)。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中X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2)pH变化:A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________,C________。(3)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4)常温下,若A中KCl足量且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考点二 多室装置的分析为实现特定功能需求,在电化学装置中增加离子交换膜,将原电池或电解池分隔成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室。1.离子交换膜的分类和应用2.分析某室质量变化的关键分析某室质量的变化,既要考虑该区(或该电极)的化学反应,又要考虑通过“交换膜”的离子带来的质量变化。1.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性好、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之后的新型首选电池,如图是一种钠离子电池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通过交换膜向N极移动B.充电时,光照可促进电子的转移C.充电时,TiO2光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I--2e-===ID.放电时,若负极室有2 mol阴离子发生反应,则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2.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Zn-NO电池系统,该电池具有同时合成氨和对外供电的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电势:Zn/ZnO电极B.Zn/ZnO电极的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D.电子流向:Zn/ZnO电极→负载→MoS2电极3.(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以纯碱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的方法可制备小苏打,原理装置图如下:上述装置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池电极接电源正极,气体X为H2B.Na+由乙池穿过交换膜进入甲池C.NaOH溶液Z的浓度比NaOH溶液Y的小D.甲池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4.(2023·连云港模拟)污水资源化利用既可以缓解水的供需矛盾,又可以减少水污染。化学工作者提出采用电解法除去工业污水中的NaCN,其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前先向污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并调整其pH维持碱性(CN-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源的负极B.隔膜Ⅰ为阴离子交换膜C.X为H2,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D.当生成2.24 L N2时,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1.(2022·山东,13改编)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钴。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O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s)转化为Co2+,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减小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O2+2H2O+e-===Li++Co2++4OH-D.若甲室Co2+减少200 mg,乙室Co2+增加300 m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2.(2021·湖北,15)Na2Cr2O7的酸性水溶液随着H+浓度的增大会转化为CrO3。电解法制备Cr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时只允许H+通过离子交换膜B.生成O2和H2的质量比为8∶1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OH-的浓度增大D.CrO3的生成反应为Cr2O+2H+===2CrO3+H2O3.(2021·河北,9)K-O2电池结构如图,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片。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膜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B.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为阳极C.产生1 Ah电量时,生成KO2的质量与消耗O2的质量比值约为2.22D.用此电池为铅蓄电池充电,消耗3.9 g钾时,铅蓄电池消耗0.9 g水4.(2022·全国甲卷,10)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 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B.Ⅰ 区的SO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C.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Mn2++2H2O5.(2021·广东,16)钴(Co)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pH均增大B.生成1 mol Co,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16 gC.移除两交换膜后,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不变D.电解总反应:2Co2++2H2O2Co+O2↑+4H+第41讲 多池、多室的电化学装置考点一归纳整合2.(3)Fe-2e-+2OH-===Fe(OH)2 Fe(OH)2+2e-===Fe+2OH-专项突破1.C2.(1)PbO2+4H++SO+2e-===PbSO4+2H2O 小 48(2)Pb PbO2 对换3.(1)负 (2)增大 减小 不变(3)0.025 mol·L-1 (4)13解析 (1)三个装置是串联的电解池。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所以质量增加的铜电极是阴极,由此推知X是电源负极。(2)电解KCl溶液生成KOH,溶液pH增大;电解CuSO4、K2SO4溶液生成H2SO4,溶液pH减小;电解AgNO3溶液,银为阳极,不断溶解,Ag+在阴极不断析出,AgNO3溶液浓度基本不变,pH不变。(3)通电5 min时,C中析出0.02 mol Ag,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B中共收集0.01 mol气体,若该气体全为氧气,则电路中需通过0.04 mol电子,电子转移不守恒,因此,B中电解分为两个阶段,先电解CuSO4溶液,生成O2,后电解水,生成O2和H2,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和H2的混合物。设电解CuSO4溶液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电解H2O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4x+4y=0.02(电子转移守恒),x+3y=0.01(气体体积之和),解得x=y=0.002 5,所以n(CuSO4)=2×0.002 5 mol=0.005 mol,c(CuSO4)==0.025 mol·L-1。(4)常温下,通电5 min时,A中放出0.01 mol H2,溶液中生成0.02 mol KOH,c(OH-)==0.1 mol·L-1,pH=13。考点二专项突破1.D 2.C 3.C4.C [右侧氯离子放电得到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再氧化CN-为氮气,所以右侧电极为阳极, b为电源的正极,故A错误;a为电源的负极,左侧电极为阴极,发生反应:2H2O+2e-===H2↑+2OH-,阴离子增加,污水中的钠离子会通过隔膜Ⅰ进入左侧,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所以隔膜Ⅰ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C正确;生成的2.24 L N2未标明条件,无法求得电路中通过电子的量,D错误。]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1.C2.A [左侧电极上产生O2,右侧电极上产生H2,说明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左侧制备三氧化铬:Cr2O+2H+===2CrO3+H2O;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H2O+4e-===4OH-+2H2↑。H+在阳极区参与反应制备三氧化铬,故不通过离子交换膜向阴极区迁移,A项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产生O2、H2的质量之比为32∶4=8∶1,B项正确;由阴极反应式知,阴极产生OH-,如果OH-通过交换膜向左侧迁移,OH-必然会中和H+,与题意相矛盾,所以,钠离子应该由左侧向右侧迁移,阴极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C项正确。]3.D [金属性强的钾易与氧气反应,为防止钾与氧气反应,电池所选择隔膜应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故A正确;放电时,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阳极,故B正确;生成1 mol超氧化钾时,消耗1 mol氧气,两者的质量比为(1 mol×71 g·mol-1)∶(1 mol×32 g·mol-1)≈2.22∶1,故C正确;铅蓄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反应每消耗2 mol水时,转移2 mol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3.9 g钾时,铅蓄电池消耗水的质量为×18 g·mol-1=1.8 g,故D错误。]4.A [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和题目所给信息可知,Ⅲ区Zn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Ⅰ 区MnO2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4H+===Mn2++2H2O,K+从Ⅲ区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A错误、C正确;Ⅰ 区的SO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B正确;电池的总反应为Zn+4OH-+MnO2+4H+===Zn(OH)+Mn2++2H2O,D正确。]5.D [水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错误;阴极生成1 mol钴,阳极有1 mol水放电,则Ⅰ室溶液质量减少18 g,故B错误;若移除离子交换膜,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移除离子交换膜后,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2++2H2O2Co+O2↑+4H+,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