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5讲 实验设计类选择题突破[复习目标] 1.掌握评价检验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2.掌握评价性质探究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类型一 物质检验类实验方案的评价检验类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思路1.检验试剂选择及用量是否正确,对检验试剂的要求是:(1)检验试剂不能对其他物质的检验有干扰,即不能与其他被检验的物质反应,也不能生成被检验的物质。(2)宏观现象要明显。2.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3.操作顺序是否正确,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判断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操作、现象、结论”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正误 解释(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7) 向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9)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浅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12)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此沉淀是BaSO3(13)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14)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类型二 原理或性质探究类实验方案分析评价1.原理或性质探究类简单实验方案设计常考点总结(1)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2)探究物质酸性的强弱。(3)探究物质的其他特殊性质,如漂白性、不稳定性。(4)探究物质溶解能力(溶解度)的大小。(5)探究化学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2.原理及性质探究类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思路(1)理论依据是否正确(物质的性质、化学原理等)。(2)是否注意控制变量。(3)实验操作是否规范。(4)实验现象与结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判断下列有关原理或性质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判断正误 解释(1)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观察出现浑浊所用的时间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3)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4)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 mol·L-1 H2SO4,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溶液中NO被Fe2+还原为NO2(5)向NaCl和NaI稀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6)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I2+I-(7)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HS-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1.(2022·江苏,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A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2+具有还原性B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具有漂白性C 向盛有淀粉 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CH3COOH是弱电解质2.(2022·浙江6月选考,25)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 先加入少量KCl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B 加到少量KMnO4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C 先加到少量FeCl2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D 先加入少量Na2SO3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3.(2020·江苏,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B 室温下,向0.1 mol·L-1 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BaCO3D 向0.1 mol·L-1 H2O2溶液中滴加0.01 mol·L-1 KMnO4溶液,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4.(2019·江苏,1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 向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第65讲 实验设计类选择题突破类型一专项突破(1)× 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NaOH稀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4)×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5)× 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6)× 若溶液Y中含有SO,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7)×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8)×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9)×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实验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的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的Cu(OH)2(10)√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11)×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应该先加稀硝酸中和NaOH后再加AgNO3溶液(12)×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能将SO氧化成SO,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13)× 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14)× 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类型二专项突破(1)×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先将混合液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后再混合,若先混合则会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的判断,且需设置对照实验(2)×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3)× 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醋酸,苯酚钠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醋酸,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4)× 还原产物是NO,在试管口被氧化为NO2(5)× NaCl和NaI溶液的浓度未知,无法比较Ksp大小(6)√ 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一定是I2,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是I-,所以KI3溶液中存在I2和I-,故可推知I存在平衡(7)√ HS-水解生成OH-:HS-+H2O??H2S+OH-,HS-电离生成H+:HS-??S2-+H+,溶液呈碱性,说明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1.D[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亚铁离子被新制氯水氧化,说明Fe2+具有还原性,A正确;SO2具有漂白性,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为无色物质,但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又恢复原来的颜色,B正确;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来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时,需要测量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盐酸,D错误。]2.C 3.B [A项,加入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淀粉,但无法得出淀粉未水解的结论,可能是部分淀粉发生水解反应,错误;C项,白色沉淀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错误;D项,反应物H2O2中-1价的O变为0价的O,H2O2失电子,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错误。]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