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牛郎织女(一)》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牛郎织女(一)》说课稿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一)》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编入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带有神话色彩。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人文主题,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两个历久弥新、口耳相传的经典故事。本文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先交代了牛郎儿时的凄苦生活,引出他与老牛结下的深厚感情;再写牛郎成人后,被哥嫂赶出家门,与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了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其中,插叙了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和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语言上,本文秉持了民间故事“口头创作、口头流传”,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全文篇幅虽长,但情节紧凑、生动,一波三折,因此适合以讲故事的形式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我将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设定:
1.认识“嫂、恳”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
3.聚焦民间故事的不可思议,通过大胆想象、增补细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4.感受牛郎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兼顾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虑。
三、说教学重难点
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感受牛郎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保证语文课堂中学生边读别想的时间,把它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法:我利用小组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解决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1.我秉持单元整组教学的理念:课堂中,将篇章页、园地、习题等助学系统适时地前置、穿插、融整在课堂教学中。
2.贯穿授之以渔的导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这两点教学主张,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采用“谈话导入,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人物,感知特点三步学导路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复述,提升表达和思维能力。接下来,我将分板块进行阐述。
(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对于这一板块,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进行学习:
1.谈话导入
以传统节日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引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壮美而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2.了解作者及民间故事的特点。
对作者及民间故事特点做简单介绍。(叶圣陶)
【设计意图:以传统节日导入,学生既不陌生又颇感兴趣,容易激发好奇心,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民间故事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有些情节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所理解。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这一板块,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进行学习: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牛郎织女(一)》是学生接触到的最长的课文了,因此让学生运用上一单元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是恰到好处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在多种阅读方法中寻找最为合适的。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寻读、连读、不回读是可以很好运用的。随后我会在课件上出示要掌握的生字词。提醒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重点提醒多音字“落”的读音。并且从每一行的词语中理清人物的关系。
2.借助导图,理清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借助《课堂作业本》习题,小组合作理清故事的情节。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语言支架,它从易到难地设计了五个内容。前期,学生有列小标题的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相应的片段,逐步概括出来。这一思维导图,它不仅提供了用小标题概括情节的方法,也呈现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利用习题上的泡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实现“简要复述”的目的。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对阅读策略的回顾,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了故事脉络,直观而形象地呈现了情节的变化,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实现“简要复述”的目的。为后面的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聚焦人物,感悟品质
对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以后,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会聚焦主要人物如勤劳善良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善解人意的老牛,还会关注凶狠自私的王母娘娘和其他仙女等。本课我们主要对课后问题“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进行展开教学,对于这一板块,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学习:
1.学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出示问题:
说说牛郎的身世,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从中可以看出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圈画词句,体会牛郎与老牛的亲密感情。
2.自学交流讨论。
3.说说牛郎与老牛是怎样相处的。圈画词句,体会牛郎与老牛的亲密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从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喝干净的水、在树林里休息、在山坡上晒太阳,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牛郎照看老牛确实很周到。从牛用温和的眼神看牛郎,用舌头舔牛郎的手,可以看出牛跟牛郎很亲近,牛郎和牛之间感情深厚。请学生演一演。
4.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出示课件:
(1)可怜、孤苦伶仃:爹娘都死了;哥嫂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2)心地善良、勤劳:
①照看老牛很周到,把老牛当作亲密的伙伴。
②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
在自由交流总结以后,教师顺势小结:长长的故事,不仅要知情节,还要知人物。有了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就能在后续的复述练习中采用最贴合人物性格特质的语气、表情、动作等来讲故事,更具感染力。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句子,体会老牛与牛郎的深厚感情,体会牛郎的人物形象,为后面的表演做准备,为学生建立起了创造性复述的支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小结
长长的故事,不仅要知情节,还要知人物。有了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就能在后续的复述练习中采用最贴合人物性格特质的语气、表情、动作等来讲故事,更具感染力。本课以一课时的时间解决了部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随后我再让学生看看板书,说说收获。
说作业布置
1.收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扩大课外的知识面)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不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3.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设计了有弹性的自选作业,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简单复述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下一课进行创造性复述做准备。】
八、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了故事的情节结构,理清了人物关系,感知了人物的形象,体会到牛郎与老牛的亲密感情,贴合了学生的思维走向,为他们的创作性复述提供了着力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