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届高考政治时政聚焦: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届高考政治时政聚焦: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素材

资源简介

高考政治聚焦: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部分:经济类会议(时政热点)
一、国内经济类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一条“V”型曲线,彰显大国经济韧性;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首位。
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1.“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4.“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5.“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进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六个更好统筹”,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坚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既考虑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年度特征,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重要的方法论。在领导各项工作时,我们党始终注重综合平衡、总体谋划。面对实际工作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聚焦统筹兼顾,又注重抓住重点,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宏观调控,“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承压前行,爬坡过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好“六个更好统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我们一定能实现“开门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1.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
2.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4.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5.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6.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7.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新型举国体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新型举国体制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原有举国体制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
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核心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新任务是我国产业薄弱环节面临的问题,产品直接面向市场,不能单靠政府力量来解决;新目标要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是国际战略博弈焦点,仅靠市场自发力量很难形成突破。因此,新型举国体制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新型举国体制的两个关键——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发挥有效市场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目光长远,将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愿意承担市场不愿承担的风险,啃市场不愿意啃的硬骨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国际经济类会议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2023年4月10日,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今年全国两会后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暨全球消费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举行。
作为“消费提振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消博会将聚焦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打造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式场景,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助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消博会是站在消费产业发展前沿,汇集全球顶尖品牌的盛会,消博会架起的“贸易桥梁”,开辟了全球合作的新通道,释放出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机遇,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友好诚意,也是我国一如既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彰显出中国谋求世界合作共赢发展的主张和诚意,为助力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中国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面对拥有如此广阔前景的中国市场,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展现出中国市场的强大磁力,映照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同时也传递出“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决心。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2年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3.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部分:经济重大方针政策(时政热点)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二是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当前,民间投资预期较弱,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这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
政府投资要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要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
要加大科技和产业投资,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政策性金融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兼顾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
三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要稳住对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提高出口附加值,扩大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巩固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出口优势,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发挥好中欧班列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们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一些不正确甚至错误的议论。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要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要全面梳理修订涉企法律法规政策,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壁垒。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反对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空间。要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国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合规经营。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要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事关发展全局。要统筹好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压实省级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要禁止各种变相举债行为,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推动分类转型。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稳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明年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要筹备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互补、各展其长。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条件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1.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3.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5.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6.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时政专题学案 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走进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5.★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3.★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4.中国的对外开放
(1)开放新格局
★(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
6.★中国(或者其他主体)做某事儿的原因
7.★中国(或者其他主体)怎样做某事
【题型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四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百年变局和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地区冲突等因素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全局性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2)有人认为,端牢中国饭碗需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变式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一 2017-2022年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部分情况统计
注:国家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 为做好2022年粮食生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央财政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加快良田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动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分赴田间地头,推动小麦促弱转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我国怎样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选择题:
1.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活跃市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此举( )
①强化了民营经济的使命担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意在强创新稳就业,推动民营企业展现更大作为
③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④能够直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拉动形成有效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年8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施行,这是反垄断法自200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针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平台经济等业态,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禁止的垄断行为,不得从事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修改后的反垄断法( )
①促进平台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增强创新,增加利润
②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③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平台经济竞争力
④促使平台企业依法经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资本市场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不断向制造业集中。2021年,在股权投资市场中,制造业实现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达到113家,居各行业榜首,上市融资金额近750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硬科技”的投资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主流资道。材料说明( )
A.市场化融资手段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B.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坚实基础
C.股权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优化
D.股权投资能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4.钢铁企业A(央企)和B(地方国企)重组,地方国资委将所持B企业51%股权无偿划转给A企业。两家企业在铁矿资源储备和采选技术方面都有优势,重组后可推进钢铁板块和铁矿石板块整合运作,粗钢产能将跃居世界第三。该重组有利于( )
①提高国有资本在钢铁行业中占比,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②实现A、B公司股权多元化,激发国有企业市场活力
③增加铁矿石供给,维护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④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年龄结构看,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5~50岁人口占比63.35%,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从城乡人口结构看,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超过9亿人,占比63.89%,比2010年上升了4.21个百分点。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路径是( )
A.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总量减少→工资水平提高→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
B.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C.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变化→银发经济规模扩大→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下降→资源约束缓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题型训练】
(1)①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③我国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粮食进口存在潜在风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保障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斗基点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①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首先要保护生产粮食的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耕地;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种子的自主研发和农作物技术改良;③要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作。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财政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创新农村经营方式,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分配制度。
(1)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所有波动,但总体稳定(或始终高于耕地红线),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为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根基与科技支撑,但我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粮食,说明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①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②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安全等角度分析)。
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⑤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促进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让中国饭碗装满优质粮。
1.A
【详解】①②: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此举意在强创新稳就业,推动民营企业展现更大作为,强化了民营经济的使命担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①②正确。
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会提升,国有经济是主导,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和国民经济平等,③排除。
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此举并不能够直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①:修改后的反垄断法促进平台企业之间公平竞争,但并不一定能使企业增加利润,①错误。
②:“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规定,不得从事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的行为”,这表明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②正确。
③:修改后的反垄断法是为了更好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③不合题意。
④:“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禁止的垄断行为”,这表明其促使平台企业依法经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A
【详解】A:资本市场注册制启动以来,社会资金不断向制造业集中,我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硬科技”的投资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主流资道,这说明市场化融资手段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A正确。
B:材料强调的是资本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实体经济的地位作用,B与题意不符。
CD: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优化,也没有涉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4.D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将钢铁企业A(央企)和B(地方国企)重组,目的是实现优化重组,达到减量提质的效果,故①不选。
②:A、B公司都属于国有企业,所以股权多元化说法欠妥,故②不选。
③④:题干中指出通过钢铁企业A(央企)和B(地方国企)的重组,助推钢铁板块和铁矿石板块整合运作,提升粗钢的产能,这有利于增加铁矿石供给,维护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5.A
【详解】A: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力总量减少,这会使劳动力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工资水平提高,进而导致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A传导正确。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不一定会使城镇化程度提高,B错误。
C:人口老龄化会引起消费结构变化,但是银发经济规模扩大也未必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错误。
D: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而不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D错误。
故本题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