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2.掌握NH3的制法及铵盐的检验方法。【目标一】氨气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 、 的气体,密度是比空气 。氨 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 体积氨气。氨很容易液化,液化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汽化时要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 。 NH3是易液化气体,易液化气体还有 ,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喷泉实验】操作: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现象:结论:【思考】若将NH3换为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体能否充满烧瓶?2.氨的化学性质:⑴ 与水反应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NH3 + H2ONH3·H2O呈碱性,能使酚酞【思考】① 如果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氨,现象:② NH3是中学化学唯一能使湿润的 石蕊试纸变 的气体。③ 氨水中所具有的微粒:④ 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受热分解⑤ 氨水的储存方法:⑥ 氨水的密度 ,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⑦ 用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分:氨水、液氨、一水合氨⑧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有 ,密度比水小的溶液有⑵ 与酸的反应NH3 + HCl=== 实验现象为:因此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NH3。NH3 + H2SO4 === ,离子方程式为因此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⑶ 与盐溶液的反应NH3·H2O + Fe3+===NH3·H2O + Al3+=== (实验室制Al(OH)3)NH3 + H2O + CO2 + NaCl===NaHCO3↓+ NH4Cl (侯氏制碱)⑷ NH3的还原性NH3 + O2 这一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实验设计】浓氨水和氧气在红热铂丝催化下反应,实验装置如图:]反应现象有哪些?① ②NH3可以在纯氧中燃烧:4NH3 + 3O2(纯) 2N2 + 6H2O2NH3 + 3Cl2===6HCl + N26NH3 + 6HCl===合并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8NH3 + 3Cl2===NH3 + CuONH3 + NO=== ,NH3 + NO2=== (均为归中反应)【目标二】氨气的制法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⑴ 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化学方程式:【思考】① 为什么不在相应的溶液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能否用离子方程式:NH4++OH- NH3↑+H2O表示该反应过程?③ 实验室制氨气能否用NH4NO3、(NH4)2CO3、NH4HCO3代替NH4Cl,NaOH代替Ca(OH)2 为什么?④ 在制取氨的实验装置中,使用棉花的作用是什么?⑵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此装置还可制 )⑶ 除杂:通过 (除水蒸气),不能用 、、 干燥NH3⑷ 收集: 法⑸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 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 现象。⑹ NH3的快速制法:试剂:浓NH3·H2O、CaO(或NaOH)化学方程式:2.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目标三】铵盐铵盐: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铵盐,绝大多数铵盐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吸热。1.化学性质⑴ 与碱反应:(NH4)2SO4 + NaOHNH4NO3 + NaOH 离子方程式:⑵ 受热分解:一般规律是:若为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成NH3和对应的酸。① NH4Cl晶体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② NH4HCO3③ 2NH4I 2NH3↑+ H2↑+ I2(酸不稳定继续分解)【注意】若为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比较复杂。如: 5NH4NO3 2HNO3 + 4N2↑+ 9H2O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贮存铵盐氮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埋在土下并及时灌溉,以保证肥效。2.NH4+的检验加碱溶液加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反应原理:NH4+ + OH- 气体溶于水后显碱性的只有NH3。【导练】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并探究氨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⑴ 实验室制备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 用装置B收集氨时,氨的进气口是 (选填“a”或“b”),说明选择的由: 。 ⑶ 打开装置B中的活塞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具有的性质是 , 。 ⑷ 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的是 (填序号)。【思考】提示: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2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有NO气体产生,故用NO2与H2O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满烧瓶容积的2/3。③制取NH3时,不能用NH4NO3代替NH4Cl。因为NH4NO3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反应,发生危险。不能用碳酸铵代替NH4Cl,碳酸铵受热分解产生CO2,使NH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CO2。制取氨时,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熟石灰。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④若为干燥的棉花则起到减缓氨与空气对流的作用,,以便得到较纯净的NH3;若为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则还可以吸收多余的NH3。【导练】⑴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⑵ a 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⑶ 极易溶于水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⑷ BD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