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全意识 做好防灾减灾——初中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提升安全意识 做好防灾减灾——初中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提升安全意识 做好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防灾减灾日”。为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防御结合、以防为主,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效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课前准备】
制定活动计划
2、教师制作ppt课件
3、学生做好开学收心准备。
【教育过程】
1.导言: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地震已造成土耳其及叙利亚两国超2.3万人死亡。据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表示,地震已造成土耳其20213人遇难,80052人受伤。
(一)512防灾减灾日简介
1.教师解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
3教师解读: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
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二)常见自然灾害
1.教师强调: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2.教师讲解: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3.教师讲解: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提高安全意识
1.教师解说: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空旷地。
在上课时遇到地震,一定要保持秩序并快速通过安全通道到达空旷地,保持秩序避免出现人员踩踏事件。
此外,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要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2.教师解说: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人群在沟谷内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音,这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一段时间。
3.教师解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者堆砌土坎;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驾车经过深积水区,应尽量绕行。
4.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在火势蔓延之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
5.班主任寄语:也许我们阻止不了灾难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将损失减到最少。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在各种无法预料的灾难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每个人都应谨记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珍爱生命,人人有责!
【教育活动小结 】
安全工作无小事,防灾减灾保平安。通过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增强了师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逃生能力,有效预防了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