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目 录contents010203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01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概念: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一般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的产业结构重心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知识拓展】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等第三产业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益事业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四个阶段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课堂练习】AB一、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原则1、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市场状况等。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原则2、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我国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课堂练习】D0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一、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一)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1、矿产资源: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差。虽然鲁尔区缺乏铁矿资源,但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近。一、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一)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2、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河网密集,水陆交通便利。一、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一)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3、水资源:鲁尔区河网密集,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一、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一)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4、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二)主要工业部门和地位鲁尔区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恶化,德国对该区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其他地区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4.鲁尔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③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④位于沿海,方便与西欧各国的联系 ⑤水陆交通非常便捷,内河航运极为发达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⑤【课堂练习】D二、德国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基础工业主导工业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1、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单一。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3、世界性钢铁过剩。二、德国鲁尔区衰退的原因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像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二、德国鲁尔区衰退的原因1、传统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50至60年代)三、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鲁尔发展纲要》。煤钢传统产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为鲁尔区产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产业结构从煤钢占绝对优势转向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大部门为主。依托煤钢资源优势,延长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等主要新兴工业部门。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70年代)三、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1979年,北威州政府推行《鲁尔行动计划》。进一步侧重发展新兴产业,对新兴产业实施一定的投资补贴政策,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鲁尔区的新地标鲁尔区的旅游路线3、区域整体规划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1989年以来,德国政府及北威州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矿冶地区未来动议》《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注重鲁尔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实现区域复兴;充分发挥鲁尔区的区域优势,在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5.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大力引进新兴企业,其吸引新兴企业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鲁尔区的钢铁公司把企业布局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其主要原因是( )①使钢铁企业更接近原料地 ②减少运输和土地租用成本 ③利用荷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④寻求与荷兰联营共同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课堂练习】BA03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1、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鲁尔区加强水路联运,修建新的高架铁路和高速公路,引进新型列车,建立区内快车线,增强区内边远地区与中心城市以及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不断更新能源设施(太阳能发电)。3、建立起便利便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二、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波鸿鲁尔大学1、重视教育二、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2、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鲁尔区科技中心和新企业中心分布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鲁尔区建起一条从多特蒙德经过哈根、波鸿、埃森直到杜伊斯堡的技术转化之路。另外成立专门的风险资本基金会和专业的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应用提供资金、咨询服务。二、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鲁尔区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3500多处工业遗址、200多座博物馆、100多个文化中心和音乐厅。1、治理污染。三、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针对大气污染,颁布法令,控制污染气体排放,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执行欧盟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针对河道污染,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针对报废的矿井,进行修整。针对污染严重的土地,由州政府出面设立土地基金,购买、修复、转让给投资者。2、实施营造绿色空间计划。三、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如1989年实施的为期十年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涉及植被保护和绿色景观打造、埃姆舍河污水收集网生态改造、花园式工厂转型、工业遗存建筑保留与改造等六大主题,已经成为鲁尔区转型之路的亮点。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面对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德国政府通过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金、职业培训补助金等,从经济上尽可能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为了增加新就业岗位,北威州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建厂。此外,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尽可能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德累斯顿曾是德国传统采矿、炼钢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传统工业陷入停滞阶段。转型初期,当地政府关闭和改造采矿、钢铁等企业,修复矿区,治理污染场地;利用众多的研究机构,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经济促进计划;依托世界遗产和保护区,重新规划城市各区域。转型后的德累斯顿经济发展了,却没有染上“转型后遗症”。据此完成下面问题。7.转型初期,德累斯顿经济促进计划中可能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A.电子信息 B.化工制药 C.机械电机 D.国际贸易8.下列属于城市“转型后遗症”的是( )A.人口的老龄化加重 B.经济创新驱动发展C.产业布局协调发展 D.战略投资日渐增长【课堂练习】CA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世纪至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产业升级 C.资源耗竭 D.生态恶化1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优化交通布局 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课堂练习】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