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教育班会【教育目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指示精神,引导师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开展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前准备】制定活动计划2、教师制作ppt课件【教育过程】导言: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一)世界粮食日的来历: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二) 节日的来历1.“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2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作为一名小学生应时刻恪守勤俭节约的美德,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三)节日的意义1.教师解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2.教师解说: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食物来源。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3.教师解说:全球范围内仍有30亿人不能保障健康膳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种粮农民粮食滞销,城市居民贫困激增,亿万民众需要紧急粮食援助。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57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国家粮食局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班主任寄语: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升高,“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浪费粮食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餐桌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餐桌虽小,却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文明有礼、节俭惜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现向大家倡议: 1、珍惜粮食,适量订餐,避免剩餐,减少奢侈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提醒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6、积极参加文明餐桌行动,营造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教育活动小结 】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一切浪费行为,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通过班会号召全体学生践行光盘行动,使勤俭节约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崇尚节俭、反对浪费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成为节约粮食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