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地理第八章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单元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设计者学校设计者姓名教学课时数 10课时教学设计理念 区域要发展,必须找准区域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过段时间的发展,就会形成独特的区域发展特色和区域职能定位。本部分教材选取祖国各地典型区域,抓住不同区域的突出特点进行解析,既突出各个区域的发展特色,又注意介绍该区域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体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教材中的直接落实。本单元的设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足够的地理知识、掌握足够的地理技能、熟悉地理学习方法的前提下,以区域环境保护和发展为主题进行设置的。选取的典型地区都存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而学生对这些环境问题也基本能正确理解,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章内容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通过查找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尽量展示直观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达到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含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4)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单元教学目标 1.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重点突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重点突出四面环海、面向祖国大陆的位置特点、多山的地形特点、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海运较为发达的特点,地狭人稠,资源相对贫乏,市场相对狭小特点下,所形成的发展特色。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重点突出新疆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资源优势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学习贵州自然环境的特点、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目前的应对措施。 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重点突出该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环境阴题,以及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2、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 6、新疆的农牧业生产特征和闻名全国的农产品。 7、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8、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9、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地貌特征。教学难点 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北京市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 3、台湾省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关系。 4、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5、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区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6、新疆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了解贵州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业要求 能够观察、描述地图和图文资料,并能从图上获取信息,绘制图表,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综合整理能力,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各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自然环境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学会观察、描述区域的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本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媒体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2课时 多媒体课件、视频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2课时 多媒体课件、视频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2课时 多媒体课件、视频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2课时 多媒体课件、视频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2课时 多媒体课件、视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