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章 认识国家
第一节 日本
教材分析: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本节是课程标谁中“认识国家”的开篇,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六部分内容。从内容构成看,前三部分侧重于日本自然环境概述,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环镜特点,后三部分侧重于日本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人口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的描述,从整体上看,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对“走进国家”的所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特点;
4、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出日本与他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特点。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播放时政热点:日本核废水排放视频,说明:本次日本要处理的核废水来自日本当年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该核电站在2011—2014年间因地震而导致数次核泄露,引出新课。
新知讲解: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
1、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首都是东京。
2、领土组成
活动1: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
明确: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千米2。
活动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
活动3:读图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这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说一说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
明确:日本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3∕4,平原狭小,最高山是富士山,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2、教师展示富士山资料以及日本历年大地震和著名的火山事件,引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明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播放视频:《富士山裂缝》
补充资料:日本日本防震措施举例:房屋建筑材料质地较轻、经常进行防震演习、日本每个家中都备有防震应急箱。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读日本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
明确: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明确:日本领土南北狭长,所跨纬度大,南北热量差异显著。
3、活动:比较东京和北京的气候差异(学生阅读材料)
明确:东京和北京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多,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气象灾害——台风:教师讲解台风的形成,学生观看视频。
小结: 日本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四周临海,海洋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领土狭长,南北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夏秋季节,常受台风袭击。
讨论:日本平原狭小,地势崎岖,而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降水丰富。这样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后学生总结:河流特点: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四)高度发达的经济
1、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却能迅速恢复,成为亚洲目前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条件呢呢?
明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效率的管理;
2、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矿产?
明确: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发达,对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铁矿石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石油主要来自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煤主要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3、日本的工业产品都是本国自销吗?
明确:国内市场狭小,日本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中国和欧洲各国。
小结:日本利用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找到日本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众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因此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5、视频:日本的农业。
6、阅读材料:北海道渔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渔场?
明确:日本沿海大陆架宽广,寒暖流在北海道附近海域交汇,海水搅动,浮游生物众多,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大渔场。
7、学生阅读课本相关资料归纳日本交通运输业特点: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海运为主,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五)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1、展示图片:和服和寿司
讲解:古代日本受中国影响很大,在服装和建筑上有所体现。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当代日本既保留有东方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西方文化特色。
2、阅读:日本与外来文化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日本与中国很早就有文化交流,在文字、传统建筑、宗教、传统服饰和饮食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积极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形成了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如,有些日本青年结婚,先到基督教堂举行西式婚礼,然后再穿上和服在传统的氛围中举行日式婚礼。
(六)人口与主要城市
日本总人口1.27亿(2020年),其中城市人口约占86%。居民绝大部分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主要城市:
东京——地处关东平原南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400多万。
筑波是一座科研机械云集的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日本较大的城市还有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
作业设计:
利用表格归纳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