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社会法治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初中社会法治学科
“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
2022年11月,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宁波等地开始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打破了教师“铁饭碗”的传统,旨在教育行业激发鲶鱼效应。“铁饭碗”机制的弊端——好的教师进不来,不合格的教师出不去,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当前社会法治课堂教学实效不高原因分析
埋头拉车——教学目标不清晰
讲风太盛——学习内容留存率低
依赖教辅——评价目标不精准
御生无术——学习方式研究少
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把评价贯彻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评”的统一。
评价是指挥棒,怎么评,
就怎么教、怎么学!
国外相关研究
泰勒:20 世纪 40 年代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在《史密斯-泰勒》报告中,提出的教育评价原理,强调评价要以教育目标为核心,评价要建立在清晰的目标上进行,目的在于保障教育活动的有序推进,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布卢姆: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试图通过倡导“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回答关于课堂教学与学习评价如何达成一致的问题。
评价要与教学共享目标,实现以评育人。
“掌握学习”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
该模式在美国进行了较为长期的实践。据统计,在1982年,美国就有3000所学校、百万以上的学生接受“掌握学习”模式实验。许多实验班的教学证明,这一模式可以使80%以上的学生获得普通班中只有20%的学生才能达到的成绩水平。该模式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倡导教学评价贯串于教学过程。通过形成性测验,可以使学生确认自己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已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产生成功的满足感,更积极地参与下一单元的学习;未达标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有哪些基础知识或能力未能掌握,明确努力方向,进行矫正。这也许就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首创性经验。
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国外相关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对学实现补偿性学习
格兰特·威金斯 和杰伊·麦克泰格:美国课程领域专家,于 1999 年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逆向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提供操作依据,使“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具体操作中有望实现。
国外相关研究
重视评价任务的设计,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有关“教-学-评一致性”原理操作方法的专著:崔允漷等人编写的《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有效教学》以及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这些专著都对“教-学-评一致性”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相关最早的研究是 2006 年刘学智发表的《论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构:美国经验》和邵朝友、周明《试论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的特点及关系——基于评价与课程标准的角度》。
●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崔允漷、夏雪梅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清晰的目标,同时“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2013年《中小学管理》)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崔允漷教授
●宏观社会维度。随着国际格局不断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意识不断冲击我国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对人才的筛选也应有正确的导向和适恰的准则,强调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而不是“唯分数”“唯学历”。
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中观学校维度。学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个性而又全面地发展。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摈弃分数至上的单项评判,指向基于个性差异的多元发展。
●微观课堂层面:评价和教学目标背离。
1.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一致:如题海战术,眉毛胡子一把抓。
2.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不一致:如追求难题、偏题、怪题。
3.评价过于滞后,没有发挥以评促学、以评校正的作用:如课堂少有评价环节。
4.评价主体单一,基本由教师垄断。学生自评互评作用发挥较少。
5.进行表现性评价时,教师经常以“对”或“不对”这种判断性的词语给予学生反馈,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可操作的具体改进措施。
知道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掌握遵守社会规则、维护规则和积极改进规则的相关内容。
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关于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问题,提高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能力。
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懂得自觉遵守法律,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意识。
遵守规则
怎样才算知道了?
掌握到什么程度?
何为分析?
如何评价?
何为认同?
如何评价?
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郑东辉 博士&教授
通过议题辨析,提炼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的核心要点,能够以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看待社会秩序问题;
通过探究与实验体验,归纳遵守、维护与改进规则的主要观点,体认遵守与维护规则对于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维护与改进规则的具体方法与做法,总结这些例子中的社会参与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尝试性修改
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郑东辉 博士&教授
教学评一体化课例1
教学评一体化课例2
八年级历史新课教学:新文化运动
柯城区巨化中学 朱云东
九年级复习课:一个帝国的崛起和一个陨落的帝国
衢州风华学校 唐玲玲
教学评一体化课例3
四环三评学习法
环节一:引人入胜:视频导入,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环节二:以终为始,以评促学。
学生依据评价量表,在课前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主题《走近身边的经济实体》。
(1)首先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小调查: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工作单位。然后对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分组:六个组。
国有经济组:巨化集团公司员工。
集体经济组:石室乡或黄家乡的农民。
混合所有制经济: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
个体经济:个体户
私营经济:九州化工工人
外资经济:其他学生
(2)课前根据调查表和项目学习评价表分组到相应经济实体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职工人数?年收入多少?由哪几部分组成?收入分配方式?
经济性质?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如何理解?
年纳税多少?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贡献?
经济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外资经济,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微项目学习小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在做中学、用中学;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明确评价任务,驱动学生高效投入学习。
八年级道法
项目化学习课例
环节三:合作探究,以评育人。
这个环节设计了项目化学习成果汇报。以调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习单开展进一步探究,组长负责展示并自评,其他组成员或质疑或补充,进行互评。在这样自评互判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组一:国有企业组:调查巨化集团公司。
(1)采访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黎旸,请教企业一年纳税多少?如何理解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职工数?平均年收入多少?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有多少?收入拉开差距的尺度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分配方式?
请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询我国还有哪些国有企业?概括国有企业的共同特点,思考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组二:集体经济组。石室乡荆西村。
(1)采访村干部,所在的村集体有多少村民?有多少亩土地?村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吗?为什么?村集体可以给予村民哪些福利或者帮助?
(2)村民每年的收入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3)采访村支书:为什么说村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
组三:个体经济组。雇员2人的小饭店。
(1)老板几人?员工几人?老板年收入多少?员工年收入多少?收入拉开差距的尺度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分配方式?
(2)请老板谈谈从事个体经营对自己、对国家社会分别有哪些好处?
(3)思考:为什么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发展?
组四:私营经济组。九州化工。
(1)某私企的职工数?平均年收入多少?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有多少?收入拉开差距的尺度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分配方式?
(2)私企一年纳税多少?做过哪些公益事业?请私企老总谈谈开办私企对自己、对国家社会分别有哪些好处?
(3)思考:为什么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私营经济发展?
组五:混合所有制经济组: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
重点调查: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发展这样的企业?
组六:外资经济:
环节四:学以致用,以评校正。
1.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前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是零散、无序的,只有使这些知识结构化,才能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对7种经济形式的分类、比较,并分析所有制结构与国情、与分配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国情——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共同富裕。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承上启下,引出下一课时内容,也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2.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和挑战。
题目素材:疫情期间衢州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为抗疫做的贡献,如国企巨化集团公司免费提供大量消毒液,私营经济——金色假日旅游公司捐款40万抗疫,个体经济——七里农家乐主动停业防疫,集体经济——村镇积极组织防疫宣传、核酸检测等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经济性质和经济形式,并概括他们的共同作用。
自评互判:学生5分钟左右完成,老师出示多元评分要点描述,即借鉴PISA评价理念,完整描述满分答案、部分得分答案、不得分答案等,既方便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
达成目的:紧扣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通过自评互判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校正,有利于评价和教与学保持一致。
“教·学·评”一体化是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与课堂转型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探索的路还很长,让我们一起沐光而行!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