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 图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二轮专题 复习 图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图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目 录
一、课标框架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学业质量
2
一、课程标准的框架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内容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地理学业质量标准
课程实施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14年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6年正式发布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育部 2016年9月发布
4
二、课程目标(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
(侧重情感价值观)
科学精神
(侧重思想方法)
学会学习
(侧重思想方法)
健康生活
(侧重价值观、思想方法)
责任担当
(侧重价值观、行动力)
实践创新
(侧重价值观、思想方法)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正确价值观)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三有”培养目标
5
二、课程目标(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知)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 理 实 践 力
(行)


(思维方式)
6
二、课程目标(核心素养)
缘由(背景) 具体内涵
人地协调观 对现代地球观的哲学思考: 自然演化→可持续发展(工业文明之后) 人地和谐观
人与自然共赢观
可持续发展观
综合思维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它是一个综合体 系统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
时空观念
区域认知 空间(抽象)→区域(具体) 空间的思维
区域的视角
地理实践力 地理环境复杂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行动力
意志品质
7
二、课程目标
“目标要求”表达:
学科知识(认知)
思想方法(运用)
价值观(形成)
8
三、课程内容
结构
2011版课标框架结构
2022版课程内容结构
9
三、课程内容
结构
为什么学 学什么 1个对象 人类的地球家园
2个部分 认识全球(整体性)+
认识区域(差异性)
5+1个主题 太空一地球一地面一世界一中国+跨学科主题学习
怎么学 2条主线 一是地理工具 (地图、地球仪、地理信息工具等) 的使用
二是地理实践活动
10
三、课程内容
11
附录1:“地理实践”参考示例
(主题、目标、过程、成果、评价)
1.星空观测
2.探究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3.设计北纬30°沿线的环球旅行路线
4.倡议“保护地球环境
5.通过“划区 (块)”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6.讨论巴西热带玉雨林开发的利与弊
7.制作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地图名片
8.创作、表演“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景剧
9.“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和乡村”设计与绘画展
10.定向越野
附录2: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案例(设计)参考示例
案例参考
1.探访“地球之肾”一湿地
2.我的家在这里
设计示例
3.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4.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
5.应对全球气候i变化
6.区域发展
7.美化校园
三、课程内容
“我的家乡在这里”跨学科主题学习解构
宇宙
地球
地表
区域
世界
中国
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
( 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空间


内容


13
三、课程内容
内容比较
2022版 2011版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宰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 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盅、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伯 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淀 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 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14
三、课程内容
行为动词的表达
15
说出( 20)
描述(38 )
观察(11)
认识(52)
演示(4)
模拟(3)
……
说明(33)
解释(3)
简要归纳(12)
绘制(2)
判断(1)、比较(5)
简要分析( 10)
制作(5)、判读(1)
选择(10)
评价(9)
掌握(5)
设计(18)
树立(3)
增强(3)
养成( 3)
三、课程内容
组成部分
16
主题一
【内容要求】
1.…………
2.…………
3.…………
【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
(学什么 )
本主题的学习要求(学到什么程度 )
是对内容要求的概括
行为动词应与内容要求相匹配
本主题的学习方式(怎样学 )
学习情境、素材、方式
三、课程内容
17
三、课程内容
组成部分
18
主题一
【内容要求】
1.…………
2.…………
3.…………
【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
(学什么 )
本主题的学习要求(学到什么程度 )
是对内容要求的概括
行为动词应与内容要求相匹配
本主题的学习方式(怎样学 )
学习情境、素材、方式
四、学业质量
19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
对具体内容主题基本事实、观念或观点、基本技能、方法、活动形式的学习要求。
(教学评价的基础)
对“内容要求“进行提炼,是学业质量标准在具体内容层面的表现性学习期望,反映的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体现过程性评价)
学业质量对“学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提升,是学生在完成七八年级地理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终结性评价)
四、学业质量
20
第二部分”地球的表层”学业质量描述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地球表层环境的信息,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分析、概括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 能够来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恰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好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 ; 能够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一定的技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地理实践力)。
描述举例
一是不同情境 (在什么情况下做事)
二是任务设定(做什么事情)
三是特征刻画(做的怎么样)
描述要点
四、学业质量
21
第二部分“地球的表层”学业质量描述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地球表层环境的信息,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分析、概括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 能够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恰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好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 ; 能够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一定的技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地理实践力)。
描述举例
价值观:秉持什么样的理念、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所展现出的积极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
学习能力: 认知 (对知识的理解) ,技能 (地理工具的使用) ,行动 (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描述特征
小 结
22
课标框架——系统化
课程目标——素养化
课程内容——结构化
学业质量——标准化
学习效果模型(1946年 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
学的最好方式就是教
23
敬 请 指 正!
24
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