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9钠及其化合物1.理清钠元素相关物质的性质2.记忆钠单质相关性质3.速记焰色反应中颜色4.突破过氧化钠相关方程式一、焰色反应1 定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2 颜色:钠呈黄色;钾呈浅紫色(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目的是滤去钠产生的黄色光,以免对 K 的焰色检验造成干扰);铜呈绿色。3 实验:焰色反应通常选用灼烧时没有特殊颜色的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作载体,并选择稀盐酸作为洗涤液。每次焰色反应操作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金属丝。用稀盐酸能洗净金属丝的原因是:生成金属氯化物,而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4 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可归纳为:洗、烧、蘸、烧、观、洗、烧。5 注意:铂丝不可用稀 H2SO4(不挥发)或稀 HNO3(易挥发、分解)洗净。6 应用:焰色反应主要用于制造焰火、高压钠灯等,在化学实验上常用来鉴别物质元素 (如钠,钾元素)二、钠单质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演练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C.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D.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3.(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一次性鉴别等浓度的、、三种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测定 B.焰色试验C.滴加溶液 D.滴加饱和溶液,微热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l2和Br2分别与Fe2+反应得到Cl-和Br-B.Na和Li分别在O2中燃烧得到Na2O和Li2OC.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可产生相同浓度的H2SO4和HNO3D.0.1mol L-1醋酸和0.1mol L-1硼酸分别加入适量Na2CO3中均可得到CO2和H2O5.(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灼烧法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实验时,须将海带进行灰化B.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不能将滤纸条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C.将盛有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的试管浸泡在80℃热水中一段时间,浊液变澄清D.不能将实验室用剩的金属钠块放回原试剂瓶6.(2020·北京·高考真题)水与下列物质反应时,水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Na B.Cl2 C.NO2 D.Na2O7.(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B.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8.(2023·广东广州·校联考二模)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A 用明矾净水 胶体具有吸附性B 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Na可与水反应产生C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二氧化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 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NaClO溶液呈碱性A.A B.B C.C D.D9.(2023·全国·模拟预测)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大头针固定固体,塑料瓶盛放液体试剂。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液体试剂沿玻璃管上升至完全充满,排尽玻璃管中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一会儿后,手指堵住小孔,打开止水夹。下列所加液体试剂、对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固体 液体试剂 现象 结论A 钠块 水 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B 铝条 NaOH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C 铜丝 稀HNO3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D 铁丝 食盐水 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塑料瓶中液面下降 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A.A B.B C.C D.D10.(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Na→NaOH→Na2CO3→NaCl B.Fe→FeCl3→Fe(OH)3→Fe2O3C.Al→Al2O3→Al(OH)3→AlCl3 D.Mg→MgCl2→Mg(OH)2→MgSO411.(2023·上海金山·统考二模)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变质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Na B.Na2O C.Na2O2 D.Na2SO3三、钠的氧化物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演练12.(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C 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A.A B.B C.C D.D13.(2020·北京·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CaSO4(s)+CO CaCO3(s)+SOB.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3Cl2+I-+3H2O=6Cl-+IO+6H+C.铝粉和氧化铁组成的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2Al+Fe2O3Al2O3+2FeD.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14.(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导电能力强,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石灰石在高温下可用于消除燃煤烟气中的C.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利用催化剂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15.(2019·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16.(2010·山东·高考真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气体,在空气中都能温室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显红色17.(2023·全国·模拟预测)化学实验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应用超轻碳酸氢钾干粉灭火器扑灭B.如不慎将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C.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D.75%酒精免洗消毒喷雾存放处张贴警示标识18.(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关于Na2O2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 B.只含有离子键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和氧元素有关参考答案:1.A【详解】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而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错误;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用作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B正确;C.耐高温材料应具有高熔点的性质,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正确;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aO+CO2↑,SO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得到了石膏,D正确;答案选A。2.B【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故选B。3.C【详解】A.溶液显中性,溶液显酸性,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测定pH的方法鉴别,故A正确;B.的焰色试验中现象为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的焰色试验中无现象,的焰色试验中现象为黄色,故可以用焰色试验的方法鉴别,故B正确;C.、、中只有能与反应有现象,故和不能鉴别,故C错误;D.2+CaCl2+2NH3+2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产生,而不反应无现象,故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4.A【详解】A.氯气和溴的氧化性都强于铁离子,都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溴离子,故A正确;B.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C.无法确定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和比较所得H2SO4和HNO3的浓度大小,故C错误;D.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故选A。5.D【详解】A.灼烧使海带灰化,除去其中的有机物,便于用水溶解时碘离子的浸出,故A正确;B.纸层析法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所以纸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故B正确;C.苯酚常温为微溶,高于60℃时易溶于水,故C正确;D.钠是活泼的金属,易与水反应,易被氧气氧化,因此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故D错误;故选D。6.A【详解】A.2Na+2H2O=2NaOH+H2↑,H2O中H元素化合价由+1降为0价,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故A符合题意;B.Cl2+H2OHCl+HClO,H2O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C.3NO2+H2O=2HNO3+NO,H2O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D.Na2O + H2O = 2NaOH,该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水在反应中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7.D【详解】A.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所以高压钠灯用于道路照明,故A正确;B.二氧化硅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故B正确;C.黄铜矿高温煅烧生成粗铜、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硫,故C正确;D.碳酸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碳酸钡在胃酸中溶解生成的钡离子为重金属离子,有毒,不能用于钡餐,钡餐用硫酸钡,故D错误;答案选D。8.A【详解】A.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净水,A符合题意;B.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但Na与水反应产生的是H2,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但二氧化硅不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不符合题意;D.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是因为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详解】A.若固体是钠块,液体试剂为水,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熔点低,且产生了气体,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说明产生了氢气,可以证明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选项A正确;B.若固体是铝条,液体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产生沉淀,选项B错误;C.若固体是铜丝,液体试剂为稀硝酸,铜单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选项C错误;D.若固体是铁丝,液体试剂为食盐水,食盐水呈中性,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但由于塑料瓶直径较大,较难观察其液面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A。10.C【详解】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A正确;B.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加热分解生成Fe2O3,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B正确;C.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Al2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Al(OH)3,C错误;D.Mg与Cl2反应生成MgCl2,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Mg(OH)2与H2SO4反应生成MgSO4,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D正确;故答案选C。11.B【详解】A.Na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Na2O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Na2O2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氧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Na2SO3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12.D【详解】A.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C.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D.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3.B【详解】A.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的溶解度,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所以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转换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平衡一般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移动,则离子反应为:CaSO4(s)+CO CaCO3(s)+SO,故A正确;B.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是由于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发生的反应为: Cl2+2I-=I2+2Cl-,故B错误;C.铝粉和氧化铁组成的铝热剂发生反应生成熔融态的铁单质,可用于焊接钢轨,发生的反应为:2Al+Fe2O3Al2O3+2Fe,故C正确;D.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氧化钠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发生的反应有: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最终白色物质为碳酸钠,故D正确;答案选B。14.A【详解】A.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B.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高温时将SO2转化为CaSO4,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C.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能够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用沙土灭火,故C正确;D.在排气管中安装高效催化剂,将NO转化为N2,减少了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答案为A。15.C【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则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会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使溶液的蓝色消失,A项正确;B. 澄清石灰水久置以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B项正确;C. 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且稳定的碳酸钠,涉及的转化关系有: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C项错误;D.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沉淀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为:3Mg(OH)2 + 2FeCl3= 2Fe(OH)3+ 3MgCl2,D项正确;答案选C。16.A【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A正确;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产物不同,故B错误;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17.A【详解】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钾热分解释放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能助燃的氧气,故金属钠着火不能使用上述灭火器,A错误;B.碱沾到皮肤上会腐蚀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1%的硼酸中和残留的碱,B正确;C.肥皂水显弱碱性,能吸收氯气,C正确;D.该图为易燃品标识,酒精属于易燃品,D正确;故选A。18.B【详解】A.Na2O2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故A正确;B.Na2O2中存在钠离子和过氧根,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Na2O2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能导电,故C正确;D.Na2O2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是其中O元素是-1价,很容易下降到-2价,故D正确;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