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3氯水和次氯酸盐1. 熟悉氯水的制备方法,掌握氯水的成分和性质。2. 掌握次氯酸的性质。3. 掌握漂白粉和漂白液的制备、成分和生效原理。一、氯水1.氯水的制备Cl2+H2O HCl+ HClO2.氯水的成分(1) 新制氯水成分: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 以及微量的 OH (水的电离)(2) 久置氯水由于 HClO 的不稳定性,逐渐会变成稀盐酸。所以久置氯水的氧化性变弱,但酸性增强。3.氯水的性质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① Cl2 的强氧化性;②HCl 的强酸性;③HClO 的性质;④Cl- 的性质。4.次氯酸的性质(1)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要弱。HClO H + +HClO-(2) 不稳定性:久置会发生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 氧化性: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有色布条褪色。题型演练1.(2019·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的微粒只含Cl2和H2O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减弱2.(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C.浓盐酸需密闭保存 D.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3.(2021·高一课时练习)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 ① ② 预测的现象A 浓硝酸 铁片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B 二氧化硫水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C 氯水 FeSO4溶液 溶液褪色D 二氧化硫水溶液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A.A B.B C.C D.D4.(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A.氯化钠溶液 B.新制氯水 C.漂白液 D.液氯5.(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在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的实验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的存在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的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的存在D.加入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溶液中有分子的存在6.(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红色→无色,导致变色的微粒依次是A.H+、Cl- B.H+、HClO C.H+、Cl2 D.Cl2、Cl-7.(2022·高一课时练习)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A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B 石蕊试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C 有气体放出D 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褪色 有漂白性A.A B.B C.C D.D8.(2019·高一课时练习)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A.A B.B C.C D.D二、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1.漂白液与漂白粉的制备方法漂白液 (“84”消毒液) 的主要成分为 NaCl 和 NaClO,有效成分为 NaCl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 CaCl2 和 Ca(ClO)2,有效成分为 Ca(ClO)2。2.生效原理NaClO+CO2+H2O=HClO+NaHCO33.失效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IO2HCIO=2HCI+O2题型演练9.(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已知锰酸钾(K2MnO4)在浓的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3MnO+2H2O=2MnO+MnO2↓+4OH-。下列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的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Cl2 B.用装置乙除去 Cl2中的HClC.用装置丙使K2MnO4转化成KMnO4 D.用装置丁分离出溶液中的MnO210.(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11.(2021·高一课时练习)“84”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消杀作用。如图所示为某品牌“84”消毒液使用说明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主要成分】本品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可内服。 2.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对棉纺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 3.密闭、避光、避热、置于阴凉处保存。A.次氯酸钠中的Cl元素显+1价 B.“84”消毒液见光易变质C.“84”消毒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84”消毒液能用不锈钢容器盛放12.(2019·高二课时练习)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Cl-+ ClO-+ 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HClO+ 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CH3COO—13.(2022·高一课时练习)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第II卷(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6分。二、填空题14.(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1)装置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3)下列物质能替代装置②中NaOH溶液的是_______A.浓硫酸 B.浓FeCl2溶液 C.饱和食盐水(4)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重性质。将氯水分别加入盛有如图四种物质溶液的试管中,根据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①d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②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③a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④b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欲验证Cl2的氧化性强于I2,取少量氯水加入盛有_______(填“KI”或“KIO3”)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15.(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是一种___________色的气体;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2)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次氯酸盐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可生成次氯酸,从而发挥漂白和消毒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的漂白和消毒原理___________。(3)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一种制备ClO2的方法是用SO2通入硫酸酸化的NaCl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转化为Cl-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FeSO4 b.O3 c.KMnO4 d.SO2(4)84消毒液与氯气相比具有贮运方便等优点,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到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则生产100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保留整数)。16.(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常温下,将通入溶液中,可以得到一种漂白液。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名称)。(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Cl2溶于水,并有少量Cl2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是强酸,完全电离,HClO是弱酸,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故新制氯水中的微粒含有Cl2、H2O、HClO、H+、Cl-、ClO-及少量OH-,A错误;B.新制氯水中含有酸HCl、HClO,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而HClO同时具有强氧化性,又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看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有的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HCl、O2,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O2,C错误;D.新制氯水中含有的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导致氯水颜色变浅,若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HClO分解产生HCl,使HCl的浓度增大,溶液的酸性会增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2.C【详解】A.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需保存在煤油中,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B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易挥发需密闭保存,C符合题意;D.氯气与水反应:且次氯酸易分解,故新制氯水密闭存放于棕色瓶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详解】A.在室温下浓硝酸遇Fe时,浓硝酸会将Fe表面氧化,而在Fe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阻止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看到产生产生NO2红棕色气体,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硫水溶液具有还原性,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酸性KMnO4溶液能够将SO2氧化而使溶液紫色褪色,因此会看到溶液紫色褪色,B符合题意;C.FeSO4溶液具有还原性,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二者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3、Fe2(SO4)3,使溶液变为黄色,而不是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D.由于酸性:HCl>H2SO3,所以将二氧化硫水溶液加入BaCl2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4.B【详解】A.氯化钠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氯化钠溶液中只存在氯离子,不存在氯分子,A不符合题意;B.新制氯水中,只有一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同时存在氯分子和氯离子,B符合题意;C.漂白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只存在氯离子不存在氯分子,C不符合题意;D.液氯为液态的氯分子,只存在氯分子不存在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的存在,A错误;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的存在,B正确;C.应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的存在,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C错误;D.氯气为黄绿色,加入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只能说明溶液中有分子的存在,D错误;故选B。6.B【详解】氯水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发生:Cl2+H2O 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因为含有氢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又因为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最后溶液褪色,故选:B。7.A【详解】A.氯水中存在Cl-,Cl-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 + Cl- = AgCl,A正确;B.氯水中有较多量的H+,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存在HClO分子,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C.氯水中有较多量的H+,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C错误;D.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8.B【详解】A、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钠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说法正确;B、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说法错误;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故说法正确;D、氟化氢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以刻蚀玻璃,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盐类水解在生活中涉及方方面面,如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等等,泡沫灭火剂原理就是盐类水解:Al3++3HCO3-=Al(OH)3↓+3CO2↑。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利用金属性强的制取置换性弱的,如Fe+Cu2+=Fe2++Cu,说明Fe比Cu金属性强。9.B【详解】A.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具强氧化性,室温下能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故可用装置甲制取Cl2,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杂质,且Cl2溶于水后生成的HCl也会反应,从而增加了Cl2的损耗,故不能用装置乙除去 Cl2中的HCl,B符合题意;C.已知锰酸钾(K2MnO4)在浓的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3MnO+2H2O=2MnO+MnO2↓+4OH-;氯气能和强碱溶液反应,消耗OH-而使溶液的碱性下降,故可用装置丙使K2MnO4转化成KMnO4,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是不溶性固体,故可用装置丁分离出溶液中的MnO2,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0.B【分析】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Cl2、Na2O2、H2O2、O3等是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是能和有机色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是因吸附有机色质而漂白。【详解】A.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因其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A错误;B.因为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B正确;C.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漂白属于化合型,活性炭属于吸附型,漂白粉、Na2O2属于氧化型,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反应生成H2SO4和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D错误;故选B。11.D【详解】A.次氯酸钠中Na为+1价、O为-1价,则Cl为+1价,A正确;B.“84”消毒液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从而导致变质,B正确;C.“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品红溶液,C正确;D.“84”消毒液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不能用不锈钢容器盛放,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2.B【详解】A、用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故A正确;B、根据提干信息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该溶液pH=12>11,故主要是因为该消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B不合理;C、根据HCl和HClO中Cl的化合价分析,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故C正确;D、根据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原理,应用的是较强酸制取较弱酸,故D正确。答案选B。13.B【详解】A.氯气和活性炭不反应,但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氯气,减弱漂白效果,故A错误;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故B正确;C.氯水具有漂白性,用pH计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C错误;D.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二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D错误;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B项,故答案为B。14.(1)(2)Cl2(3)B(4) 酸性 漂白性 有白色沉淀生成(5) KI 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解析】(1)装置②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氯气分子,故答案为:Cl2;(3)浓硫酸、饱和食盐水均不与氯气反应,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氯化亚铁溶液能替代装置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故选B;(4)①d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故答案为:酸性;强氧化性;②c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中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则反应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③a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水中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④b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取少量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故答案为:KI;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15.(1) 黄绿 Cl2+H2O HCl+HClO 先变红会褪色(2) Ca(ClO)2 Ca(ClO)2+CO2+H2O=2HClO+CaCO3↓(3) SO2+2ClO =2ClO2+SO ad(4) Cl2+2OH-=Cl-+ClO-+H2O 20【解析】(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氯水中有氢离子和次氯酸,故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先变红会褪色;(2)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备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次氯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2HClO+CaCO3 ;(3)根据题意可知SO2通入硫酸酸化的NaClO3溶液中生成ClO2,积极原子守恒产物还有硫酸根,故离子方程式为SO2+2ClO =2ClO2+SO ;ClO 转化为Cl-的过程中,化合价降低,所以需要还原剂,FeSO4 、SO2符合条件,故选ad;(4)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到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设氯气为xkg,则消耗的NaOH为,原氢氧化钠质量为kg ,由NaOH质量守恒:原溶液为(1000-x)kg,则 ,解得x=20,消耗氯气的质量为20kg。16.(1) 次氯酸钠(2)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该液含有【解析】(1)在常温下,将通入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O漂白液,离子方程式为;,该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名称是次氯酸钠。(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的方法: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该液含有,离子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