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弘扬劳动精神 创造美好生活——初中劳动节主题活动教育目标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特点: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必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劳动,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初中部利用五一假期布置了多彩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二、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教师制作ppt课件3、学生收集劳动节的相关资料。三、教育过程活动一:笔墨赞劳动,精神代代传。同学们动手又动脑,结合“劳动”主题,完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书画、征文等作品。同学们用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笔墨,真挚的情感,歌颂劳动者们辛勤耕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一幅幅画,一句句话语,都传达出对劳动者的尊重与敬佩。活动二:劳作入田间,粒粒皆辛苦。同学们亲力亲为,走进田间体验农业劳作的辛苦。正值农忙时节,同学们下田挽袖,挥汗如雨,但劳动的喜悦绽放在每个学生的脸庞。农耕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了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也增强了同学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感慨道:“田间劳作真辛苦,以后一定要更加爱惜粮食!” 活动三:家务做不停,实践报恩情。同学们化身“家务小能手”,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那干干净净的书桌、洁净亮堂的窗户、美味可口的佳肴都是同学们的杰作,家长们喜笑颜开,纷纷向学校表达感谢。家务劳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活动四:同心齐搬运,校园更美丽。五月四日上午,校园迎来了一批劳动志愿者。初二年级8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黎昀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帮助学校将画室物品进行搬运。校工会主席刘波华、初中部负责人傅小武以及初中部副主任钟梅兰、廖龙龙都与同学们一齐搬运,科技馆至电教馆的路上都是一个个劳动者的身影,阳光下师生高涨的劳动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校园更加温馨美好。劳动勤于手,美德践于行。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流淌着红色血脉的青少年,理应把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传承下去。今后,初中部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子都能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劳动筑就幸福人生。四、教育活动总结通过此次班队会,同学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创造美,成为一个个辛勤的“小蜜蜂” !奋进正当时,劳动谋幸福。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祝福每一位劳动者,向每一位辛勤耕耘的劳动者致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