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谏逐客书》《六国论》联读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2《谏逐客书》《六国论》联读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雄辩针砭思国事,抱负情怀蕴心间
——《谏逐客书》《六国论》联读
学习目标
1.掌握重难点实词,梳理对比两篇文本的论辩思路;
2.品味两篇文本的语言细节,思考作者撰文的现实针对性,领会作者的抱负和情怀。
字音
繆(mù)公 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
迎蹇(jiǎn)叔于宋 制鄢、郢(yǐng)
割膏腴(yú)之壤 遂散六国之从(zòng)
功施(yì)到今 昭(zhāo)王得范雎(jū)
非穰(rǎng)侯 向使思君却客而不内(nà)
树灵鼍(túo)之鼓 而骏良駃騠(jué tí)不实外厩(jiù)
阿缟(gǎo)之衣 夫击瓮叩缶(fǒu)
弹筝搏髀(bì) 河海不择(shì)细流
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
注意字音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无厌 yàn 草芥jiè 下咽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字音
一、字词过关
1.窃以为过矣 2.至今治强 3.客何负于秦哉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5.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8.藉寇兵而赍盗粮也
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过文下批注后,本文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一、字词过关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暴秦之欲无厌 5.此言得之 6.始速祸焉
7.李牧连却之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过文下批注后,本文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二、谏论有技
请快速阅读文本,对比分析两篇文本围绕自己的观点分别“谏”了什么?“论”了什么?
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反观选人:驱逐客卿
秦穆公用五子
秦孝公用商鞅
秦惠王用张仪
秦昭王用范雎
外交连横向西事秦
变法改制国富民强
军事扩张称霸西戎
集权政治遂成帝业
分析现实(2)
陈述事实:喜爱各国珍宝美人音乐
若非秦则斥,生活质量必下降
招揽贤才
成就霸业
回溯历史(1)
有碍统一大业
物才各异
难制诸侯
预测未来(3)
总结全文(4)
用客治国,不却众庶,所以无敌
逐客资敌,藉寇兵而赍盗粮
驱逐客卿
陷国于危
弊 在 赂 秦
赂 秦 力 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总 分)
(第一段)
(总分)
(第二段)
(总分)
(第三段)
(过渡)
(分总)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第四段)
(引古)
(递 进)
勿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五段)(讽今)
(并 列)
三、针砭有别
两篇文本所“谏”和所“论”内容涉及很多相同话题,这些相同话题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思中蕴情
一篇以“逐客资敌国”谏,一篇借“割地赂暴秦”论。
一“资”一“赂”立显作者的国事之思。
两字意思相近,两篇文本是否可以互换两字使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补充:李斯其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补充:谏君的前因后果
《史记·李斯列传》节选:
①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②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李斯处境与上书目的
处境:
郑国间谍一事属实,自己亦遭到了怀疑。(开口辩驳困难)
外有宗室大臣攻讦,内有秦王逐客铁令。 (容易招致危险)
目的:
让秦王收回成命;
有尊严地获得秦王重用。
补充:秦10年灭六国
补充:北宋的处境
北宋所处的时代和战国有何相似之处
补充:北宋的处境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小结
以秦国之盛谏,显李斯佐君王一统天下之志;
以六国之败论,蕴苏洵忧家国失地破灭之情。
五、拓展
草堂之内忧天下
空怀抱负憾终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上感九庙焚,下怜万民疮。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五、拓展
六、青春之悟
请结合你熟悉的人或事,谈谈你对“抱负”与“情怀”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